绥滨县“五大产业”让贫困农民有事干更有钱赚

21.09.2016  21:32

  本网讯(庄苗)    农民致贫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缺少“来钱道儿”,为让贫困农民增收有载体,绥滨县倾力打造水稻种植、大鹅养殖、农村电商、设施农业、淡水养鱼“五大富民产业”,努力让贫困农民既要有事干,更要有钱赚。腰包鼓了,自然就告别了贫困。

  扶贫,既是硬任务,又是老问题,难度非常大。怎样才能让贫困农民从根本上脱贫呢?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产业薄弱一直是农民脱贫的“软肋”,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把打造“五大产业”作为农民脱贫最直接、最基础、最广泛、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效果。一是发展水稻产业。2011年以来,绥滨县大力实施了“水田开发”战略,水稻面积由2010年的3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25万亩,水田面积占比位居全省之首,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7亿斤发展到2015年的16.12亿斤。大力发展绿色水稻种植,探索实施了稻田养鱼、养蛙、养鸭生态立体新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实施水稻产业,已带动5197名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发展大鹅产业。设立了300万元的畜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大鹅养殖,使大鹅养殖基地达到20个,大鹅总量达到80万只。同时,建设了畜禽加工厂,实施大鹅深加工项目,可为大鹅养殖户增收2000万元以上,通过发展大鹅产业,已带动750名贫困人口脱贫。三是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抢抓创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的机遇,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全县电商发展到36户。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已带动910名贫困人口脱贫。四是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棚室油桃、寒地葡萄等设施农业,试种了450亩美国大榛子、35亩中草药、750亩竹柳,全县果蔬面积达到1万亩,林产品种养面积达到1万亩。同时,积极探索对3000亩育秧大棚实施二次利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已带动2100名贫困人口脱贫。五是发展寒地淡水鱼养殖产业。凭借毗邻两江的区位优势和黑龙江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在黑龙江畔建设了13艘船式网箱、190个普通网箱和5000平方米全国最大的“中国寒地淡水鱼养殖示范中心”,形成了集鱼苗繁殖、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于一体的养殖基地。通过发展寒地淡水鱼养殖产业,已带动400名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绥滨县根据县域经济转型和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又编制完成了《绥滨县产业扶贫2016年—2020年规划》,对原有“五大产业”内容进行了完善,确定了新的“五大产业”:即以水稻、大豆、设施果蔬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以肉鹅、猪牛羊、寒地淡水鱼为主导的畜牧水产产业;以啤酒、白酒为主导的酒饮产业;以商贸物流、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光伏、生物质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数达120余个,资金总需求约145亿元,真正做到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农民在广泛创业、充分就业中实现增收、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