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抓问题补足民生“五大短板”

28.09.2016  16:19

  李雅文 黑龙江日报记者杜怀宇

  在贫困户吕红家的墙上,挂着一份包扶单位送给她的特殊“礼物”——一张经营俄货的营业执照。有了这张执照,身体有残疾的吕红足不出户就可在家开网店卖俄货了。为吕红送来这份礼物的是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这是绥芬河市委确定的“三包一联系”包扶单位之一。

  “三包一联系”,是绥芬河市为补足民生事务短板开展的一项帮扶贫困户的工作。绥芬河市委书记李大义说,绥芬河市委和政府明确坚持抓问题找导向、补足“五大短板”,实现绥芬河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补民生事业短板

  “三包一联系”增强市民归属感

  绥芬河中天恒基房地产公司原动迁居民,有几十户多年来不能回迁。去年7月21日,绥芬河市委主要领导同几十户回迁居民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两个月后,他们之中的48户通过异地购置安置方式,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绥芬河市启动棚户区改造新模式,创新设立“选房超市”,成为黑龙江全省当年棚改任务完成最多的县级市,棚户区改造和消化房地产市场存量同步完成。

  与此同时,绥芬河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三包一联系”工作,“三包”即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包贫困户或信访户,“一联系”就是领导干部建立农村党建联系点,市级四个班子所有成员、13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联系对象涉及426户群众、21件信访案件、13个村、24家企业、26家个体商户、22个重点项目。

  结合“三包一联系”,绥芬河“精准扶贫”重点帮助低保户、低收入人群、家庭困难户脱贫解困,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造血”、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保障到位、对因病致贫的群体救急救难。

   补人口人才短板

  “引人、引才、引智”为振兴发展服务

  绥芬河市出台“引人、引才、引智”工作方案,大力引进绥芬河社会经济各领域急需和紧缺的各类人才。

  在人才培育上,绥芬河本着培养实用型、留得住人才的原则,正在加速筹建远东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外贸、俄语、旅游、电商等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技能型、技师型、工匠型实用人才。在招引实力企业的同时,绥芬河努力培养一批根植于绥芬河、荣辱与共、命运一体的企业家队伍。吸引了中林集团、侨兴集团、中鼎牧业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本地有对俄合作经验的企业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人才作用发挥上,绥芬河有意识地打造人才政策的优势高地、创新创业的价值洼地和充满激情的创业热土。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辟建了创业大街,出台优惠政策,截止到目前,已经有3家俄罗斯企业在创业大街注册,一些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也纷纷前来咨询和寻找发展项目。

   补发展空间短板

  跳出地域界限延伸发展“腹地”

  2015年绥芬河市委提出,要跳出绥芬河发展绥芬河。从去年8月起,绥芬河主动与省直森工、农垦系统,与哈尔滨及周边县市,与我省农业大市绥化,与牡丹江经济区的东宁市穆棱市,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口岸制高点延伸为腹地隆起带。

  2016年,在绥芬河市确定的21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推进落实哈牡绥、绥东穆一体化发展,成为补齐发展空间短板的重要举措。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获批,实现了两个口岸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合作共管、共建双赢。今年8月8日,绥芬河举办第四届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并在东宁增设分会场,借助展会平台,将绥芬河的展会经济向周边城市和区域延伸,实现了绥芬河与周边城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和互补性发展。

  2016年,绥芬河市在区域间企业合作、人才交流,上下游产业项目合作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牡绥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哈牡绥经济带已经开始联动发展,绥芬河目前积极对接牡丹江开放型经济战略、哈尔滨新区建设和绥化农业产业,在境外园区和对俄能源、矿产、林业、农业等领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补发展环境短板

  为发展筑基培苗

  绥芬河高度重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致力于为企业雪中送炭,帮助和扶持企业生存发展。

  面对企业的资金难题,一方面开源,积极为企业搭建金融平台,帮助企业争取金融机构扶持;另一方面节流,持续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成本。同时紧盯领导干部作为、紧盯机关权力部门、紧盯窗口服务单位,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大执纪问责力度,规范执法检查。

  2016年,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被列入绥芬河市21项重点工作。出台《绥芬河市进一步优化全市发展环境实施方案》,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00项,原则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严格规范执法部门涉企检查行为。面向社会公布旅游投诉电话,与公安局俄语“110”联动。制定了《绥芬河市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方案》、《绥芬河市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强化诚信建设。绥芬河市还开展了“经济发展党员当先锋”、“正风肃纪”、“行政无为问责”等专项治理行动,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补“三农”短板

  城乡均衡发展农民鼓起腰包

  让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走规模经营,通过投发展二三产业,使农民真正的富裕起来,成为绥芬河市委和政府追求的目标。

  结合城市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绥芬河市引导近郊村及动迁区农民城镇化居住。在让农民走出农村的同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为农民进城、市民化提供保障。为农民举办生产技能培训班,在2016年“春风行动”对接招聘会上,绥芬河的80多家企业提供了500多个岗位,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平台。绥芬河市还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农民享受各项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

  绥芬河市现有耕地56010亩,目前已经实现土地流转32560亩,规模化种植园区5处,农业观光园3处,家庭农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积极发展地栽木耳、绿色蔬菜和花卉产业,农业特色化初见效。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