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政策多“利好”借势欲登高

08.09.2015  07:50

  沿着绥满高速公路进入绥芬河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工业厂房,欧式的古堡酒庄,时尚的国际展厅和进出频繁的通关车辆——这里就是全国第六家、东北三省第一家、中俄边境上唯一一家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2011年底正式通关运营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内看到,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要求严格规划建设的综合保税区,主要由封闭围网、通关卡口大门、查验中心、巡关道路、监控机房和区内视频监管系统组成。1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内,进口酒类食品等商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确定了“做大贸易、做大流通、做大市场、做大财源,实现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目标,努力推进对俄贸易转型升级。已累计完成投资27.4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44万平方米,入区企业达到417户,累计实现贸易额20亿美元,过货量326万吨。进出口种类由成立之初的几个品种,发展到现在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运、果蔬加工运输、现代物流业务、蜂蜜及食品加工、新材料加工制造、冷链物流项目等几十个门类。2015年底入区企业力争达到480户以上。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实施国家保税港区政策,针对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等业务,区内设有海关、检验检疫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工商局和外汇管理局7个常驻部门,可一站式完成报关、报检以及报税的整个业务过程,对入区报送的车辆全天候24小时放行。

  乌拉维尼娜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徐经理说,如果在区外,假设酒进来的时候是28万瓶,一次就得交28万瓶的税,占进货价格的44%左右。进入综合保税区,享受边销售边报关边交税的政策,可节省300万元关税,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今年初,在综保区内注册成立的黑龙江省龙源润丰经贸有限公司,抓住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契机,开展粮食回运业务。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利用保税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政策,将1.5万多吨粮食运抵保税区,存储保税,等待在区内建厂后开展加工生产。而同时,该公司在省内其他口岸进口的粮食,因为需要各种单证,一共才进口了1000吨。公司负责人说,如此大的差别,完全得益于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综合保税区对保税货物在区内存储无期限限制,还实行缓税、缓证等优惠政策。

  在海关报关窗口,富锦永安木业工作人员正在为已经售出运走的40车木材进行补报关。据了解,这批木材已经销售出去近一个月时间,按照规定,企业只要在一个月内进行补报即可。同样,重庆力帆公司的200车樟子松板材,也是一次性进入综合保税区内,有预先入区货物享受缓税政策,这家公司一次性缓交300万元税款,板材在区内存放不受时间限制,直至销售出去拿到货款后,再进行报关申请。

  据综合保税区负责人介绍,综保区成立不久,一个企业进口一批润滑油,由于价格和销售渠道问题迟迟未能售出,在保税区整整存放了两年时间。2014年,在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与综合保税区政策可叠加使用之后,正逢润滑油价格上涨,这家企业将润滑油高利润销售的同时,还享受了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大赚了一笔。

  记者了解到,2013年海关总署同意绥芬河市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货物出区时按边境小额方式报关。这意味着,在综合保税区存储的进口货物,既可享受综合保税区的保税、缓税政策,同时在出区时又能享受到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政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叠加。

  近日,已经回运了数万吨粮食到综合保税区的黑龙江省龙源润丰经贸有限公司,正筹备在区内建设加工厂,利用公司在俄罗斯土地上种植产出的绿色有机大豆加工大豆油,豆油出区销往国内市场,榨油剩余的豆粕销往欧盟市场。由于享受综保区的“从区内运往境外的货物免征出口关税”政策,豆粕销往欧盟无需缴税。

  记者看到,像龙源润丰、富锦永安木业这样用足用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例子比比皆是。一项项、一条条优惠政策,让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和重要功能日益彰显。据保税区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紧紧围绕全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战略,重点打造“四个产业中心和一个平台”,即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出口加工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对接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先行区功能,推动建设哈牡绥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服务平台。(记者杜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