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保区,外向经济红利最大砝码

24.07.2014  18:31

  综合保税区,能给一个地区带来啥变化?

  “它能把世界工厂搬到家门口,最大限度释放本地劳动力、创造力和市场红利。”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司长张皖生昨天在他的讲座中这样告诉哈尔滨人。

  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目前我市申建的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国务院十部门联评阶段。有关人士透露,哈尔滨有望在年底前通过联评,正式拿到综保区资质。据悉,建成后的哈尔滨综保区将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区内企业享有免税、保税、退税等政策,极大促进我市对外经贸,尤其是对俄经贸合作。

    劳动力红利减少企业成本

  “中国的劳动力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相对低廉的工资和工人的聪明才智都是全世界各大工厂选择落户中国的根本原因。”张皖生说,在富士康综保区,每个工人每天操作上万个零件,而劳动力成本仅是西方国家的1/10,这一切都极大地拉低了加工贸易成本。张皖生认为,相对南方来讲哈尔滨更具优势,因此,进驻综保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劳动力红利。

  此外,综保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为区内企业减免进出口关税,节约企业成本。张皖生解释说,综保区企业从境外进区的设备、原材料等将免征进口关税;企业出口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进境的原材料、包装物件及消耗材料,予以全额保税;从国内保税区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办理出口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创造力红利产品附加值飙升

  张皖生表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综保区推动外向型经济表现之一,就是能让进出口企业在园区内不断加工、模仿的过程中,从单一贴牌生产逐渐过渡到自主研发,激发企业巨大的创造力,把“哈尔滨制造”变成“哈尔滨创造”,其附加值将成倍上升。

  “尼康50米深潜水镜头、格力换风空调、晋江计算机感光设备……现在只要品牌商提出要求,东莞加工厂自己的研发团队就能拿出设计方案,并加工出成品。”张皖生说,从过去落后的农业县到今天的电子产业聚集区,广东东莞从代工工厂起家,完成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三级跳”,“东莞神话”根植于当地保税加工贸易的发展史。

  据统计,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贸易占50%,其中,60%加工贸易企业有自主研发能力。比起南方小商品加工,哈尔滨机械制造代工更有技术含量。“哈飞飞机与法国空客签订的飞机制造协议,每一个零部件的安装顺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哈飞必须按照流程操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培训的过程,也是对接国际一流企业的最快捷通道。”

    市场红利延伸上下游产业

  “两头在外”的综保区对本地经济有推动作用吗?实际上,综保区加工贸易企业落地的同时,将带来相应市场,并形成候鸟经济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工业化发展。

  目前,全世界有640多个国际品牌商落户中国,约占国际品牌24%的份额。2013年,全国加工贸易及保税货物进出口达1849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44.5%,保税金额9275亿元人民币。“品牌企业带来巨大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与趋势,并引领国内消费”,张皖生建议,哈尔滨综保区在招商时更应注重多吸纳一些国际一线品牌落户,这样才能带动更大的市场红利。

    区域辐射红利对俄经贸新高度

  张皖生表示,哈尔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域辐射优势明显。综保区一旦建成,将给哈尔滨对俄贸易加上最重要的砝码,盘活对俄贸易一大盘棋,使对俄贸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彻底打通。

  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树森表示,目前,我市已建成多个对俄大宗产品交易中心,哈尔滨银行搭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也已运行。到2015年,我市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大通道将全面打通。建成后的综保区将借助现有对俄经贸合作格局,全面提升对俄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市真正成为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