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特色种植为黑河现代农业发展提速

16.03.2017  15:38
  坚持走绿色、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黑河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高纬寒地特色农业和全产业链农业,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黑河市紧紧抓住国家粮食收储政策改革有利机遇,确定了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扩大豆、增小麦、减玉米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抓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黑河传统农业结构向优质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方向进行调整。201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940余万亩,其中,大豆、小麦、杂粮杂豆和经济类作物分别增加到1338万亩、116万亩、80万亩和40万亩,玉米、水稻、薯类分别减少到339万亩、27万亩和5万亩,种植结构呈现“四增三减”。在全市7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安排180项试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专用食品豆、绿色春小麦、汉麻、杂豆等优质高产品种30余个,良种普及率达99%以上,示范带动大豆大垄密植、小麦早高密、玉米小垄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余项农业技术,面积达4500万亩次以上。举办“互联网+农业”、“科普之冬”、“科技大集”、“阳光培训”等培训活动,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民、农技人员23万人次。
      打造绿色特色品牌。发挥北纬寒地黑土、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大豆、小麦、水稻等优势作物。全市1580余个各类农民合作社、5000余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共引进试种高粱、水稻、白瓜子、汉麻等特色新作物20多个、面积达100万亩,孙吴县被命名为“中国汉麻之乡”。加快大豆产业建设步伐,把提高大豆生产和加工能力作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大豆生产标准体系,编制了《黑河大豆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黑河高纬寒地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方案》,与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大豆网建设,推介黑河非转基因大豆宣传,现已完成“黑河大豆”地理标识的国家商标备案、注册工作,黑河已被命名为“中国绿色生态大豆生产示范基地”、“中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在嫩江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等3个县(市)创建了280余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市绿色、有机产品达80余个,种植面积达320万亩,培育出“黑河大豆”、“北纬49度生态农业”、“大小兴安岭山珍”等一大批市知名、省著名和国家驰名品牌。
      构建种养加销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传统农业的单一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的“种、养、加、销”一体化进程。该市逊克县团结、工农,孙吴县桦林、哈屯和爱辉区勇胜等合作社成立了大型联合社,积极引领周边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仓储流通等产业;通过黑河中兴牧业、嫩江县沃德利畜牧、孙吴县艾禾牧业等畜牧企业,大范围推广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饲草种植,同时还成功引进了饲料加工企业:北安谷神、孙吴恒大粮油等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嫩江四合大豆非转基因冷榨大豆油、低温脱脂豆粉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实际加工(交易)总量达到13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达38亿元以上、利税达到1.3亿元以上。深入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参加北京绿展、上海绿博会、全国农交会等展会活动,深入宣传和推介黑河优质农副产品,签署销售合同近2亿元;组织逊克工农、孙吴桦林和哈屯等合作社与加工企业、贸易企业进行产销对接,签订种植订单220万亩、合同金额达14.5亿元;逊克团结合作社与上海、郑州大豆加工企业签订2万吨高蛋白大豆购销合同。(邢爽 记者 李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