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需要重拾尊贵

01.09.2014  11:57

  黑龙江是一个绿色食品的大省。我们生活在黑龙江这样一个山清水秀这样一个地方,我们近水楼台,资源独具,本该有特别的优越感,但大家似乎并非如此。为什么呢?就因为“绿色食品”这个词遭遇了太多的泛滥侵袭,就如同“公主”一词,从尊贵跌落尘埃。

  事实上,究竟什么样的食品才能称为绿色食品,真能说清楚的人其实不多——

  绿色食品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具有严格质量保证的食品。绿色食品并非都是绿颜色。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必须经过申请、实地考察、环境检测、产品鉴定、签定标志使用协议等一系列严格的评价和审核程序,符合条件后才能最终获得。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有许多详细、具体的要求。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在边远省区、农村。产地大气、水、土壤等因素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

  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的生产对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和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严格要求。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生产操作规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标准。

  如此严格的标准,本应是物以稀为贵的。但事实上,我们在商场里随处可以看到各色“绿色食品”充斥着货架。

  为了和国际有机农业接轨,自1996年开始,绿色食品制定了分级标准,即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有业内人士说,能真正达到AA级绿色食品的,在一个一般的省份其实不会超过十个。那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谁原来是真的,后来变成了假的,这需要一个严格甚至严苛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这样,那些好不容易获得了身份的绿色食品单位才会珍惜。

  物以稀为贵。我们现在肯定还没到绿色食品真的遍地都是的程度。那些冒充冒用“绿色食品”名义的企业所采取的是比“冒牌产品”更严重的恶性商业行为。这些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蔓延使得所有的“绿色食品”蒙羞!而解决这一难题,至少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大对假冒绿色食品标志企业的打击力度,规制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二是通过多渠道公开公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名单,来消除由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企业不法行为;三是改革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相关措施和条例,在严格保证所申报食品“安全、优质、营养”的基础上,简化报批程序,降低动辄几万元申请费和年度使用费等方面的 “准入门槛”,防止实际达到标准却无法步入“绿色”行列产品的发生。只有“三管齐下”才有可能肃清目前这股“邪风”,还食品制造和销售领域以公平竞争的氛围,让绿色食品重拾尊贵。(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