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罕见病从被动诊断走向主动预防

21.09.2015  10:18

  据新华网北京9月19日专电(记者熊争艳)“瓷娃娃”(脆骨病)、“月亮孩子”(白化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症)……这些听上去有点浪漫的名字,背后却是可怕的疾病。它们同属于流行率很低、80%由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全世界范围约有7000种,统称为罕见病。随着罕见病日益不罕见,专家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从被动诊断到主动预防,多方互动共同解决罕见病。

  为期两天的2015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19日在北京闭幕,来自政府、医院、基金会、企业等400余人围绕罕见病的研究、诊治、政策、社会等议题展开讨论。

  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说,这些年罕见病日渐多发,以前父母发现孩子有缺陷,多想终止妊娠,现在越来越多父母有勇气接受有缺陷的孩子。他认为,罕见病需要临床整体解决方案,组建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临床遗传医生的团队,建立以基因测序平台为基础的罕见病诊断平台,还需要与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网络。

  患有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症的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表示,罕见病不仅是中国面临挑战,全世界的患者,在诊断、治疗、医保及社会融入方面都面临一样的挑战,病友家庭正经历痛苦和无助,希望这样的论坛会带给大家一些力量,重拾勇气。

  黄如方介绍,罕见病发展中心正推动创建全球最大的中文罕见病百科。目前已完成6930种罕见疾病的名称翻译,还将通过公开检索全球最权威的罕见病信息平台,检索、整理、翻译多个专业的途径编辑每个疾病词条,最后汇编成中文百科数据库,对每种罕见病建立详细的疾病医学信息,包括中英文、别称、发病率、遗传方式、疾病分类、ICD编码、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筛检及康复等。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尹烨说,罕见病病人应该被尊重,他们承担了小概率事件。他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像当年消灭天花一样防控罕见病,从被动诊断到主动预防罕见病,建议病人、医生、病友会、媒体、检测机构、政府六位一体,多方互动,共同解决罕见病,并通过互联网将公共数据库、公司数据库以及个人数据库串联起来,从局部讨论变成平台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