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坚守”卢沟桥64年

30.08.2015  17:30

郑福来在卢沟桥上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

  1931年生于卢沟桥畔,1937年亲历“七七事变”,1951年卢沟桥上接待美国记者爱泼斯坦,1952年当选为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由历史的见证者到历史的诉说者,84岁老人郑福来站在卢沟桥上,用大半生的时间默默传递着历史的烽火、传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我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能牢记这段历史,奋发图强。”郑福来说。为了全面介绍历史,在义务讲解的过程中,他“采访”街坊乡邻、补充知识,逐渐成为最熟悉卢沟桥这段历史的“活标本”。

  “我就爱给学生讲!”

  8月18日清晨,郑福来像往常一样,利索地爬上台阶,穿过卢沟晓月碑,站在了卢沟桥坑坑洼洼的桥面上。

  “老爷子来了,你们快去听他讲卢沟桥事变。”桥头小贩对他再熟悉不过,见他一来,忙催促着前来探访的学生游客。几名大学生把郑福来围在了桥上的石狮旁。

  “好,我就爱给学生讲!”郑福来顶着炎炎烈日,衬着蓝天白云,向着年轻学子们再一次讲起了70多年前的亲身经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郑福来再次把这段无比熟悉的历史娓娓道来。

  当地人说,作为历史的亲历、见证者,郑福来老人讲出的抗战故事格外生动、扣人心弦。

  64年接待数以万计参观者

  1949年,18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20岁的郑福来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从那时起,郑福来自愿地在卢沟桥地区做起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把那些被淡忘的历史再次重现给世人,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人们。这一讲,就是64年。64年来,郑福来已自发接待超过70个国家的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这是自己的“精神阵地”

  在卢沟桥这段仅有1公里的石板路上,郑福来已不知往返多少趟,有时一天要走上几趟。老人说,这是自己的“精神阵地”。

  “经受过这场战争、见证过日本人侵略罪行的人,有用自己的力量提醒民族铭记、避免历史重演的义务和责任。”郑福来如此诠释自己何以64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多活一天我就多讲一天,要是能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老人说。

  在郑福来的感染和影响下,卢沟桥附近已有十余位老人接过接力棒,自发在卢沟桥附近做义务讲解。张漫子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