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捐助家乡教育十余年

04.11.2015  21:05

  在安徽省界首市泉阳镇王付全村有所村小,名叫洪民小学。这所学校不是循着惯例,根据当地地名来命名,而是取自当地一位村民。这份不同,源于一个爱心之举。

  这位老人就是出生在泉阳镇王付全村的张洪民。2002年,这位从村子里走出去的村民,返乡时一下子拿出23万元捐赠给学校,用于新建一栋教学楼,并且从此以后年年关注着村小的发展,为家乡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没毕业因无文化吃苦

  今年65岁的张洪民,因为贫穷,小学还没毕业便辍学回家。“那时也没觉得不上学有什么不好。后来,走出村子才深刻体会到没有文化干啥都不方便。”忆及过去,张洪民说。

  张洪民凭汗水养家糊口,并慢慢积攒了一点辛苦钱。这个时候,他和家人都在外地安家了。

  村小太破了他捐了23万元

  背井离乡40多年,昔日的小伙已经变成了花甲老人,但一颗爱乡之心却没有改变过。

  2002年前后,张洪民回乡探亲,经常从当时的小学门前路过。“那时候的村小很破,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看着很担心。”谈到当时的村小,张洪民如是说。

  由于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同时也想给家乡教育出点力,热心的张洪民便提出了想帮学校整修一下的想法,他拿出23万元积蓄捐给学校。

  当年9月份,新教学楼落成,学校经上报后,将村小更名为“洪民小学”以表感谢。对此,张洪民却深感“不安”,几次跑到教育部门,希望恢复学校原名。

  坚持十余年援教情结不断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张洪民的援教情结从未断过。

  这些年,随着张洪民经济条件的日渐宽裕,每逢回乡,他总不忘请村小的师生们吃顿饭;每逢教师节,他总要给该校每名老师都封个200元的红包;村小的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会收到他的奖励……这些事,他一坚持就是10多年。

  今年秋季开学后,张洪民又汇来1万元,给孩子们买校服。

  “像张洪民这样坚持多年关注家乡小学发展的人,确实不多。”洪民小学校长张旭说,张老先生的善举,默默感动着师生们。“对我们而言,最好的感谢就是教好这些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能成才,并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该校老师们如是说。

  牛桂芹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