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朋友圈”如何避谣言

13.01.2016  14:35

  10日一早,北京市民方女士打算带孩子出门,64岁的母亲急匆匆地走过来说,“别让孩子坐副驾驶,最新的交规要扣6分。”方女士拿过老人手机一看,确认这又是一条虚假的朋友圈消息。“妈,孩子坐副驾驶确实不安全,但绝对没有扣6分这样的说法。”

  让方女士感到无奈的是,她老妈经常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各样的谣言。老人们为什么爱转发这些不靠谱的信息?他们转发的谣言主要有哪些种类?

  养生类谣言洋葱红酒治三高?

  刘大爷60多岁,最近,朋友圈里有一则“洋葱红酒治三高”的帖子,他不仅转发还亲身试用。饮用一个月后,刘大爷又测了测血糖,结果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专家提醒,像这种食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预防作用,治疗疾病效果微乎其微。

  涉及财产类谣言转发就能送话费?

  家住北京丰台云岗,70多岁的刘姥姥以前在朋友圈转的最多的都是“转发送话费”之类的文章,但账户余额并没有增加。几次之后,刘姥姥对“转发有奖”一概不信了,“这些信息我没法鉴别,干脆就躲得远远的。”

  迷信类谣言属X的要注意了

  但刘姥姥并不能过滤掉无聊甚至有害的信息,因为她的老朋友们每天转发的信息都非常耸人听闻。“什么‘家中有属羊的要注意’,这些都是瞎掰!”刘姥姥觉得这些都是迷信信息,完全不靠谱。

  除了以上这些例子,还有类似又有孩子走失了之类的失实类谣言,倒输密码能报警之类的生活常识类谣言等等,充斥了老人们的微信朋友圈。

  追问老人为什么热衷转发谣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说,老人的辨别能力差,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比较容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老人心地比较善良,想做点好事,转发信息帮助别人。他们主观上并不想传播谣言,但结果好心没有办成好事。

  支招怎样才能远离谣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对于各种养生信息,老人首先要看出处,不是专业机构直接发布的,不要太笃信。其次要有基本的健康理念,太神奇的说法不要信。

  陈昌凤说,子女要给老人找可靠的信息源,特别是来自于专业机构的。像一些大医院公众号发布的保健信息都比较靠谱。(李环宇)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