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遭忽悠谁该反思

10.03.2015  12:38

  不厌其烦的电话“轰炸”,体贴备至的嘘寒问暖,甚至干脆磕头认起“干爹”“干妈”,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看中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销售起所谓的保健品,有的老人一买就是一大衣柜。老人们痴迷的背后,需要反思的太多。

  营销人员死死揪住老人热衷养生的心态,将保健品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目的就是对上老人的“心思”。什么失眠多梦、腰腿疼痛,自身症状难免与之对号入座,老人们满怀着“药到病除”的期待,即便挨了“温柔的一刀”也是毫无怨言。

  骗子可恨,有关部门也应依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保健品市场。与此同时,结合社区加大宣传与引导,帮助老年人甄别骗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子女,面对商家的“亲情攻势”,不能一味指责老人,还需用心关爱,抽一点时间,多一些问候,跟老人们说说心里话。真真切切的情感,实实在在的关爱,怎会抵不过“干儿”的虚情、“干孙”的假意?张平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