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组团来哈看中医 中俄中医文化游“气血畅通”

21.07.2014  19:17

  中俄博览会暨第25届“哈洽会”期间,全国首家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低调参展。这是我国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对俄医疗咨询与服务平台。这个运行不足百日的公益项目已经帮助200余俄罗斯人在哈尔滨接受了中医康复治疗和养生保健。畅通俄患者来我省求医问药通道,弘扬中医国粹,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往来开辟了两国民间交流的新路径。

     闻巧来由 从给朋友帮忙到为公众搭平台

    就在这批俄病人抵哈前,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国际合作处工作人员一行来到平台指定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踏察。平台目前已与俄罗斯官方签署正式合作协议,这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官方指定的赴中国就医公益服务平台,帮助协调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生活问题,确保预约国内医学专家的权威、真实、高效。

    平台建设者黑龙江金百合科技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对俄高科技贸易企业,3年前总经理王韬在俄哈巴罗夫斯克参加展出时结识当地人萨沙并成为好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萨沙请王韬帮忙找中医治疗母亲的失眠和头痛,此前他们在俄罗斯四处求医,但病情一直未得到缓解。经过46天的中医治疗,萨沙母亲的失眠明显好转,头痛症状奇迹般地消失,原来检查出脑中的血块也不见了。萨沙和母亲十分感谢王韬,此事一传开,许多人因此找到王韬,希望他帮忙联系治病。两三年内,王韬先后帮助20多个俄罗斯朋友和家属来哈尔滨治病,他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用中医。“既然帮了,就干脆都帮。”王韬与合伙人一拍即合,决定搭建一条俄罗斯患者来华就医的绿色便捷通道。

    得知他的想法,受益于中医的萨沙主动帮忙联系哈巴罗夫斯克的相关部门。哈巴罗夫斯克一次专门为此召开的会议上,王韬向13个政府部门阐述了公益平台的想法,得到以副市长为首的俄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问需求多 中医治疗为“俄患”开启新希望

    来自俄罗斯的塔吉亚娜在哈尔滨紫金城小区居住快两个月了。为了给一岁半的脑瘫女儿看病,她和母亲一起带着孩子从遥远的乌兰乌德来到哈尔滨。只会说“你好”、“谢谢”几句简单中文,祖孙三人在哈尔滨竟也过得有滋有味。塔吉亚娜说,在家时,平台工作人员就根据她的描述把女儿的病情翻译成中文,提前拿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预约。确定来哈的日期,她们的住处也通过平台提前安排好了。在租住的公寓里可以自己做饭,大大方便了还需要吃辅食的孩子。同一小区好几家从俄罗斯来的家庭都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每天大家一起搭乘平台免费提供的接送车去医院接受针灸、按摩,与医生交流有翻译在侧。

    妈妈们聊天,吃够了韭菜盒子的维卡扑到年轻翻译的怀里玩起来。维卡的妈妈扎拉是到哈尔滨后才知道这个中医服务平台的。塔吉亚娜说,给她女儿诊治的哈尔滨医生是“中国最好的中医”,而对日日陪伴的翻译,她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前来治疗的俄罗斯人以慢性病和预防保健为主,金百合公司为平台维护专门组建了由20个俄语翻译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保障团队。从前期病历翻译,与病人探讨病情、预约时间到全程陪同就诊。工作人员甚至按照不同俄罗斯病人的需求帮忙联系住处,“有人要楼下能散步,有人要求住处能自己做饭,有人专找本国人做邻居。

     望新鲜事 俄罗斯游客 “组团”看中医

    6月末的一天,120名从俄罗斯各地聚集到哈尔滨的病人和陪伴他们的家属“组团”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法,古朴雅致的就医环境,“病人”们在义务翻译的讲解中开始了他们在哈尔滨的“中医养生之旅”。当天,医院治未病中心接待32人,主要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针灸科诊治神经痛、耳鸣耳聋患者24人;推拿科接待患者23人,治疗腰肌劳损,颈肩腰背筋膜炎等;肝脾胃病科、妇科、内分泌科、肛肠科、骨科等共接待患者42人。为方便这些不远千里而来的就医者,医院也早早做好准备。医务部拟定方案,制定就诊流程;门诊部做好分诊、采血、收款等工作,确保患者有序就诊;护理部、信息中心等部门也投入到接待保障中。

    中医院迎来成批“洋患者”,“做媒”的就是“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对俄网上中医咨询服务项目。通过平台,有需要的俄罗斯患者可以向指定中医院预约,并获得在中国就医、生活起居提供的“一站式”帮助,最重要的是这些咨询和服务都是免费的。早在一周前,这些病人的基本病情就通过网络传到了国内,平台建设者——黑龙江金百合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将病人描述的病情翻译成汉语并简单整理归类,送到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两家合作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初步判断后按照病人主要病情和人数统一预约就诊时间。为了使对接更顺畅,这些翻译一起接受了中医知识培训,“恶补”医学专业词汇。

    6月29日,120名俄病人在翻译的帮助下接受我省专家号脉。

     切判前景 中医养生文化促两国民间交流

    随着中俄两国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医学的知名度已经深入俄罗斯民众心中,得到广泛认同。关注养生文化,得到人们的共识,在此次“组团”来看病的俄罗斯人中,32人是奔着未病先防、调理身体的治未病中心而来。中医的特色优势吸引了众多俄罗斯人。“中医对慢性病调理的效果确切,这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三甲医院疗效确切、技术精湛,是质量的保证。”中医大一院王丽芹医生说。

    “祖国医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化,弘扬中医国粹,使其走向海外,也是我们的责任。”王韬说,平台上的预约者越来越多,估计今年将超过万人。一位刚刚接受完推拿治疗的俄罗斯患者说,由于久坐,他的颈椎不好,就在到医院的路上也感觉不适,通过中医推拿的治疗,这会儿就感觉病情有了缓解,“中医简直是神了!

    王韬和同事们正在编写俄文版的哈尔滨“就医生活手册”,方便来哈的俄患者生活。“市内主要景点、商场、美食、日常用语等都会收入其中。来看病的人除了收获健康,还可以看场电影、逛逛景点,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原来到中国来旅游的俄罗斯人大多买服装等日用品,通过“中医游”过来的人回去时最爱的是茶叶和枸杞、陈皮、党参等中药性质的纪念品。“许多人离开的时候都爱上了中国菜,特意找我们帮忙翻译中国菜谱。还有人请教医生后带回去一大堆中药,说要回家继续吃。”(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