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校为何冷热不均

05.05.2015  10:34
  □老年日报记者高海涛

  活到老学到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加入“银发上学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年大学的火爆程度丝毫不逊于一些名牌大学。然而,老年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样作为老年学校,有的报名火爆,而有的门可罗雀,乏人问津。“名校”一座难求

  3月,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开始2015年春季第二次招生,第一天共有1475位老人报名,非常火爆,交谊舞、电子琴、民族舞部分专业一天即招满。对此,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招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奔着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而来的,各个班级基本上都已“一座”难求。每次上课课堂里都坐得满满的,几乎没有缺席的。此外,有的老人没有报上名,正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来上学。

  据悉,“一座”难求并非哈尔滨独有。近年来,广东、山东等地的老年大学纷纷出现“夕阳学位”报名热。在广州市领海老年大学,有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坐着轮椅,每天由保姆推来“上学”,该市不少老年大学的学员只进不出,名额鲜有空余。

  “社区学校”最缺师资

  面对着汹涌的夕阳求学潮,公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可是一些社区老年学校却近乎瘫痪。

  据哈尔滨市乐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社区老年学校刚成立时,有乐器等多种学科,终于可以在社区上学了,老人都很激动。可如今学校只剩下一个舞蹈班了。原因很简单——没有资金,请不到老师。“老人有学习的需求,社区也有场地,可是现在老师很难请,需要给专业老师一定的报酬。曾经有几位热衷于老年教育的老人担任教师,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基本都不来了。”

  湖北武汉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老年学校已成立多年,目前最大的困难也是缺乏师资力量,一些本可以设置的科目一再搁浅。

  呼吁教学资源向社区倾斜

  “教师、资金、场地是制约绝大部分社区老年学校的重要因素。”乐园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办社区老年学校举步维艰。“老有所学才能老有所乐,希望惠老政策和资金能够向社区倾斜,给老年人创造就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哈尔滨市78岁的陈莱老人说。

  哈尔滨市退休教师孙女士认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再教育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针对社区老年学校的难题,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另一方面,要挖掘现有队伍潜力,尤其是拥有专业知识、有热情投身到老年教育当中的老年人才,实行“以老教老”的方法。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