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板”变为“打工仔” 创业经历是最大财富
黑龙江日报1月27日讯 2015年的11月9日对刘静怡来说是痛苦的一天。从2013年开始苦心经营的创业并没带来预想的成功,投资人提供的8万元启动经费、27万元的贷款全部赔光,创业项目也作为贷款抵押物被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收走。刘静怡创业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有专家认为她是成功者?记者近日走进这个“失败”的创业团队进行了采访。
创业大赛成就“包租客”
“有人拥有名牌手包却不天天使用,有人需要这样的名包却买不起,我的‘包租客’平台就是一个可以连接名包拥有者和短期使用者的P2P平台。”2013年,刘静怡即将大学毕业时参加了一个在北京举行的手机App创业大赛,当时她这样介绍创业项目。
刘静怡学的是会计专业,参加这次创业大赛是她和父母之间的一次“赌博”——如果比赛成绩不好就放弃创业,回哈尔滨参加一国有银行的入职考试。
最终,刘静怡获得了三等奖,她告诉记者,三等奖就是安慰奖,她赌输了。
就在刘静怡打算回哈尔滨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一位投资人联系到她,表示愿意提供8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条件是这8万元将作为原始股,同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接受其他投资人的风险投资。有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刘静怡想也没想就签了合同。
我省一位创业导师贾波表示,虽然创业比赛并不等于创业,但我省乃至全国的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实践机会,学生不但有机会和创业方面的专家以及企业人士交流,还可通过比赛知道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前景,甚至会直接在创业大赛上获得资助。我省高校应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参与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营销“烧光”启动资金
和刘静怡组队参赛的同学并没有创业打算。于是刘静怡找到了她的高中同学佳木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张凯、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胡峰,以及胡峰的同学王晓江一起在哈尔滨开启了“包租客”。
上线的第一个月,“包租客”营业额就达到了8000多元。不过刘静怡很实诚的告诉记者:“名包的资源都是家人和朋友免费提供的。根据品牌不同,一周的租金在300至800元不等。当然,第一批租用名包的客户几乎也是我的朋友和家人,他们还领取了3折的优惠卷。”
2013年12月末,“包租客”的营业额达到了近4万元,但8万元的启动资金也几乎见底。刘静怡和3个创业合伙人基本都没有什么工资,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但即便这样精打细算,8万元的启动资金在2014年2月“烧光”了,几个创业者不得不向家里借钱维持。
失败的“成功者们”
其实,刘静怡知道我省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优惠政策,但由于之前和投资人签订的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她不能随意接受投资。
我省一位高校创业课程教师认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中,缺少法律、金融方面的课程,而缺乏相关知识会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投资与合同缺乏基本认识,这是我省高校未来开展创业课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刘静怡在投资人的帮助下,又通过P2P贷款方式获得了27万元的低息贷款,抵押物就是“包租客”整体项目。
从2014年到2015年11月,“包租客”项目几经起伏,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业绩爆发,但随着营销资金捉襟见肘,业绩断崖式下滑。同时由于管理问题,还出现了名包损坏的情况,这让刘静怡赔了不少钱,“包源”也不断减少,到最后几乎无包可租。
最终,刘静怡决定放弃“包租客”,伙伴们也都支持她的选择。当然,她没有背负巨额债务,一家互联网企业愿意接手“包租客”项目,因此刘静怡不需要偿还贷款和利息。
采访中,胡峰一直表示,创业经历是最大的财富。“我的编程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因此在一个二手车交易的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1.2万元的工作,毕业两年的学生很难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这说明我们在‘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王晓江和胡峰进入了同一家公司,月薪也在万元左右。
刘静怡则从老板变为“打工仔”,接手了“包租客”的互联网公司邀请她继续参与这个项目,只不过项目名称已改变,经营范围也变为多类奢侈品的租用和交换。张凯和刘静怡一起进入了项目组,两人并没有向记者透露他们的薪资。
贾波认为,刘静怡团队的创业看上去是失败了,但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却是成功了。“的确,‘包租客’破产了,但既然有人愿意接手,说明这个项目是有价值的,谁敢说未来这个创业项目不会创造奇迹呢?更何况,创业成功率在发达国家也极低,但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新理念、新技术却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大众创业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是万众创新的基础之一。从这个层面来说,刘静怡是一个成功者。她不但进行了商业创新,也让自己和几位创业伙伴有了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