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考古队挖出新石器时期彩绘遗迹

18.11.2014  13:19
我省考古队挖出新石器时期彩绘遗迹 - 黑龙江信息港新闻频道
来源: pic.dbw.cn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岩画考古队来到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镇北山洞,经过80多天的抢救性清理发掘,石器、玉器、古玻璃、玛瑙料珠、彩绘遗迹等文物纷纷出土。17日,记者专访了本次考古队领队、59岁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评春,听他讲述出土文物的价值及此次考古背后的故事。?

   四次探访只为见北山洞“芳容”?

  得知北山洞,源于一次岩画调查,“2012年11月我们到了呼中区,那次就知道了这个山洞,当时因为河水太深,最终没有去成。”赵评春说。?

  2013年3月,考古队再次去到呼中区一带工作,惦念着北山洞的赵评春又一次想进去考察,这次阻挡他过去的则是深深的积雪。2013年9月,在漠河清理发掘工作完成后,回程途中,赵评春再次路过呼中区,“这次运气好,一个当地的司机带着我们从北坡上绕过去的。”下车后,赵评春和两个同伴又从林子里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了北山洞的洞口。?

  “当时洞口被一座坟堆封住了,但是我在洞口两侧的岩壁上发现了彩绘岩画的痕迹。虽然原貌已无法辨识,但是从勾勒的线条看,犹如孩童做的画,我就判断洞里应该有人类活动居住的遗迹。”赵评春回忆。?

  这一次的发现让赵评春坚信,洞穴里一定曾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返回哈尔滨后,赵评春将考察北山洞列入了今年的考古计划中。今年8月20日,赵评春和考古队员们再一次来到北山洞,这一次,他们才正式开始了对北山洞的抢救性清理挖掘工作。?

   洞口缝隙初窥一角“驻扎”挖掘80余天?

  2013年,赵评春第一次来到北山洞洞口时,除了发现岩壁上的岩画外,洞口的一处裂缝也吸引了他的注意。?

  虽然洞口被坟堆挡住了,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坟堆有些许下沉,露出了十几厘米的小缝,发现了缝隙的他马上用手电照向洞里,透过手电光,赵评春第一次窥见了洞穴的一角。“光照进去后能看到黑漆漆的里面,感觉是个很深的洞。古代人那么聪明,风吹日晒下雪的时候,肯定会很好地利用这个洞穴。”就是这一次的初窥,让赵评春深信洞里应该有很深的空间,是非常值得考古发掘的地方。?

  从8月21日第一次进入北山洞,到返回哈尔滨,赵评春和队友们在北山洞“驻守”了80多天。每天早上6点,考古队员们就会准时起身,8时许开始进洞工作。?

  “每天都是天黑了才往回返,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发掘到新物件的时候,什么辛苦都值得了。”赵评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