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进化:"小孩子"总要长大 咋拒绝"不损人品"?
职场中的“小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自身能力的完善、安全感的提升、资源的积累和整合能力的提高,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渐渐摆脱掉最初的胆怯,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不希望在职场上意气用事,也不讳言成长过程中的叛逆。职场新人阶段那种“我是来学习的”“薪水多少没关系,积累到经验就好”的态度,逐渐会变成“我是有价值的”“我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说“不”,意味着一种主动的选择,意味着你有能力看清什么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并且有资格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把握好拒绝这个度,也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更尊重。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从说“是”开始的,因为一开始的拒绝总会被认为是不知深浅,后果也往往是更大的损失:失去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认同。但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也一定是在无数次的拒绝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因为只有不被琐事淹没,才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且必要的事情上。
有些拒绝总是很难说出口
先来讲个故事吧。
两年前,我的表哥L从央企辞职,和几个人合伙开了家公司,承包一些工程项目。
第一年公司效益不错,而且上班时间自由,收入也比从前多了不少。但谁知道第二年赶上整个行业的效益下滑,小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更是有限,年底大家坐在一起数了数,每人分到5万块钱回家过年。这是一整年的全部收入,算起来和公司里雇的小助理收入水平相当,人家每月4000元固定工资,按时上下班,根本不用承担什么业绩压力。
那天L当着我的面算了笔账:家里的日常开销、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七七八八算下来,每年全家最基本的开销大约要8万块钱,以他去年这种收入水平,无异于坐吃山空。
我建议他另谋出路。小公司管理不规范,几个项目的账混成一锅粥,资金紧张的时候,追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我看来,一时收入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关键是,这样的公司让人看不到希望,倒不如趁着年轻,找一家正规单位去做项目经理更为现实。
我讲的这些,L觉得都有道理,但只要说到辞职,他就一万个为难。
公司老大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年最窘迫的时候,是老大伸手帮了他。因此在L看来,这种时候提出离开公司,就是忘恩负义。他更愿意看到的情形是,某一天公司宣布散伙,大家各奔东西——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他的心理压力要小很多。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我的同学H身上。
刚毕业那会儿,H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小职员,工资不高,前途也很渺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曾经的合作伙伴看中,推荐到某大型央企的核心部门工作,从此事业站上了新平台。本来事情可以到此为止的,但“伯乐”显然没打算放掉这匹“千里马”:他的讲话稿、他的在职博士论文、他要交上去的报告、他打算结集成册的文章……所有这些,都一股脑儿交给H同学去做,尽管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单位。
聚会那天,H同学苦哈哈地抱怨,每天公司里都有一堆事,收工之后还要跑到“伯乐”那里去加班,几乎成了他的私人助理,而且是免费的。
“没办法拒绝,我能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当初他的赏识。”H同学说,“我不能过河拆桥。”
[1] [2] [3] 下一页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