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吃新米”3天“聚”来151万

12.08.2015  11:34

  黑龙江晨报讯(记者梁庚)在“互联网+”影响下,农产品销售也有了新的模式。担心农产品质量,你可以当 “地主”,可随时视察土地庄稼生长情况,“佃农”每月定期给你寄现磨的大米;还可以借此平台,将本地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记者11日从省农委了解到,为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我省计划在3年内组织3000家农业合作社、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驻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农民和企业发展网上农产品销售。

   买家当“地主”新大米月月吃

  8月4日10时,大庆市肇源生态米在淘宝网聚划算正式上线。3天时间,共聚了436亩土地,预期销售额151万元,全国2100个家庭订购该产品,成为“地主”。

  早在两个多月前,阿里巴巴团队就与肇源县正式确定开展聚土地项目,7月末更是来到肇源县实地考察。此次阿里巴巴聚土地项目从全国60个县中选出9个,肇源县的“肇源生态米”成为本次聚划算项目的上线产品。

  肇源县电商办负责人杨明昭说,销售模式与以往的促销、团购等不同,而是消费者在聚划算上从2分地(133.2平方米)天然生态碱性良田1年使用权开始买起,当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以后,可以享有专业合作社农户专属服务,享有净产120斤专供三口之家全年口粮,每月15日脱壳加工,20日准时配送。同时,还可以享有“地主”专属权利,全年可随时回乡视察土地。“我们每月现磨大米,然后给消费者邮寄。”杨明昭说,每月现磨大米保证了大米的鲜香,还会根据时节赠送田间其他农产品。

  此次网上销售的情况还不错,数据显示,3天时间共有44万消费者进到销售主页查看了这款产品,并有2100个家庭订购,销售额151万元。通过这次和阿里巴巴合作,肇源县也要打造区域品牌,积极鼓励订单模式,把产品推向全国。

   开网店卖黄豆营业额天天涨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心,不仅我省各县市开展了“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一些看中这个机遇的个人,也琢磨着以此为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

  淘宝网上的东北黑土地乡村特产店以销售黑龙江黄豆为主。店主孔凡东老家是吉林省,但媳妇是我省五常市人。他觉得黑龙江的粮食很好,和媳妇一起开店卖黄豆、大米等粮食。

  孔凡东卖的黄豆以个大、饱满为主,为了保证质量,他从巴彦、黑河等地的黄豆种植户手中收黄豆,运到哈尔滨后家里人一起从中挑出个大、质量好的,再进行销售。他卖的黄豆刚开始是每斤3.5元,除去人工、成本等费用属于亏本销售,价格便宜主要是为了打开销路,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逐步打开。从今年4月22日开始销售黄豆,到8月10日已经成交5603笔。

  “这个网店页面都是我自己整的。”为了体现产品最真实信息,他在页面上放上了黄豆生产地,以及挑选黄豆、发豆芽、打豆浆等照片,让买家相信他们的质量。他和父母、妻子、哥哥等5人忙活这个店,负责进货、客服等内容。孔凡东说,网上评价多数都是好评,很多买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营业额每天都在增长,刚开始每天营业额是四五百元,现在营业额能达到2000元。

   “互联网+”拉近绿色食品与消费者距离

  在11日举行的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峰会上,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说,“互联网+”拉近了绿色食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并且满足消费者的大规模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品种类供应,并用大数据监测产品生产、种植情况,保证质量。架构在互联网上的国内统一大市场,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在全国全世界销售、打响。

  今年8月末,建成、运营的哈市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将带动哈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孵化百家传统企业完成电商升级。明年将完成二期工程建设。

   3年内3000家企业进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今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在发展“互联网+”+经营主体、+精准农业、+营销、+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探索。将建设完善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一批省内大型农电商务平台,打造我省农电商知名渠道品牌;加强与淘宝、腾讯、联想等全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构建我省农电商集群,在三年内组织3000家农业合作社、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驻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农民和企业发展网上农产品销售;建立1000个“互联网+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产品质量好、具有较强均衡供货能力的“互联网+”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让农民收获在基地,增收在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