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博会 省报展区创意温暖市民点赞

10.05.2016  10:02

博览会展馆俯瞰。 黑龙江日报记者邵国良摄

一名读者在现场展示写好的家书。 黑龙江日报记者邵国良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杨宁舒 董盈

  5月,哈尔滨鲜花盛开的季节,来自国内外1100余家时尚产业单位的嘉宾汇聚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2016黑龙江东北亚时尚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涵盖音乐、美术、美妆、珠宝、时装、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展会内容令人目不暇接。与“快时尚”不同,位于展会B馆阳光大厅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展区,重新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数百封“龙江家书”的展板与实物展示活动,百余位市民现场书写并邮寄家书,还有古琴家、书画家现场演绎传统文人音乐与书画艺术……将古典与时尚融合,回归传统、传递亲情的创意,温暖人心,获得中外嘉宾和市民的一致点赞。

   笔墨传情数百封家书勾起暖心记忆

  本次博览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设集团主展位和东北网展位两个展位,主展位参展主题为“龙江家书”,整个展区外部被一个巨大的“红色信封”包围,门前绿色的“时光邮筒”复古而醒目。展区内的时光长廊里,百余封家书的实物、老信封、展板与书法手札交相辉映,让人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上个世纪,笔墨流香,岁月静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家书则是家庭文化、家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此,《黑龙江日报》精心策划打造“龙江家书”栏目。目前已征集抗联家书、烈士家书、名人家书、教子家书等各类家书数百封,并通过专版与专栏刊发、制作展会展板等形式集中展示,成为集团对外形象展示的独有品牌。

  看到展墙上的名人家书,市民杨晓玲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整个展馆的布置有家书、有书画,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家的温暖。在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鲜少书信往来。这次活动让我仿佛回到从前的那段日子,感觉非常新颖。”

  市民亢淑杰站在展板前,细读赵一曼的家书摘录,深受感动。她说,赵一曼对儿子写的那句“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特别触动她,让同为母亲的她,想起自己对儿子教育的不足,想起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其中有不少遗憾。通过这些红色家书、名人家书,她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展会第一天,现场设置的绿色“时光邮筒”,已被市民陆续投入百余封书信。市民张作铭偶尔经过展区,被“龙江家书”的活动深深吸引,他在现场为自己身在吉林白城的老母亲写了满满几页稿纸的家书。张作铭说,虽然现在电话、网络很方便,但手写书信这种形式,更能表达亲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古典拥抱时尚古琴书画曲高和“众”

  在“龙江家书”红色信封背景墙前,古琴与插花的表演,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著名古琴家张金桥演奏的传统大操《潇湘水云》《广陵散》及现代琴曲《梅园吟》等,让不少参展嘉宾流连忘返,赞叹不已。观众李女士对古琴饶有兴趣。她表示,能欣赏到高端古琴表演十分难得,也是她这次展会上的意外收获。看古琴名家在人群熙攘的展会上独自静坐抚琴,她仿佛看见一位隐士,指下流出寂静的山水清音,让她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美。她感慨地说,时尚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时髦衣着与装饰,代表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包括阅读,也是一种时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展馆,让她真正体会到文化带来的时尚。

  展馆现场,受邀参加活动的知名书法家、省书协理事于洪波,与多栖艺术家李永江现场挥毫泼墨,书写家书、对联与名家诗句,为现场观众带来汉字书写的美好体验。

  看到展厅中的红色家书、名人家书以及《黑龙江日报》上刊登的多篇“龙江家书”,泼墨之余,也促使李永江产生手写一封书信的想法。他回忆说,手写书信于他而言,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他想亲手为外孙用毛笔写一封信,寄到学校去,或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这是件浪漫而有意义的事情。

   创意引领文化传统与现代两翼双飞

  展会上,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展区“触摸传统”的创意形成鲜明对应的是,集团同时制作的“新媒体矩阵”展示墙,集中推广集团旗下广受大众欢迎的报刊网的微博、微信与客户端。

  集团旗下“东北网展位”位于集团主展位一侧。展区内设立展板、电子屏,循环播放相关演示文档PPT、宣传片,并利用电子屏进行微信互动游戏等活动。展会现场设立视频访谈直播间,进行现场采访。展示航拍设备,包括无人机遥控设备及相关拍摄设备。设立二维码打印机,扫二维码通过微信上传图片现场打印照片。旅游频道独立设置主题为“乐享生活自在旅游”的展位,重点推介龙江旅游小记者、自驾达人俱乐部、摄影达人俱乐部以及行者途渔钓鱼专门网站。展示品牌帐篷、日本钓具及旱雪项目。

  传统与现代的两翼双飞,让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这艘媒体巨轮,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