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 推进"三农六化 三产联动"争做现代农业发展典范

04.06.2015  11:43
  “肇东市将紧紧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发挥粮食主产区作用,按照绥化市委提出的由‘种得好’向‘销得好’、由重视农业技术向重视农业经济转变,争做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 

  5月19日,肇东市委书记赵胜利接受采访时从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入手,切入主题。 

  赵胜利说,市委书记张晶川在肇东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当前,肇东承担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和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试点县的重任,张晶川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肇东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肇东市提出了实施“三农六化、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 

  一是农业产业化。在加工体系上,产业链条向“”发展,向“”延伸;在服务体系上,打破公共服务机构界限,把金融、保险、科技、设施、生资等服务推向社会,重点建设了两个农村金融公司,为产业化搭建了平台。二是要素资本化。运用经营手段,把草原、水面、林地、闲置厂房、农机具、宅基地等有形资源,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期收益、文化资源、品牌资源等一切无形生产要素,都作为资本来量化。三是资本股权化。通过市场化手段,理顺权属关系、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前提下,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有形及无形资产,进行集中整合量化折股,变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运作力的“实力牌”。四是农民股东化。资本股权化以后,把这些股权入股到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民土地变成了股权,农民变成了股东,在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以及全产业链上,农民能够持续地保证收入。五是股权社会化。农民入股之后,股权随着企业的兴衰承担风险,如果企业能够推向资本市场,也就是能够上市,农民就不会受企业盈亏的影响,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等资产就成为社会化的股权,可以在社会上流动,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收益。六是农村城镇化。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美丽乡村,创新模式,探索路径。一方面用乡镇文化综合体引领中心集镇建设,另一方面用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中心村建设。 

  谈到“三农六化、三产联动”发展思路的确立基础,赵胜利说,这个思路是基于改变就生产抓生产、就加工抓加工、就服务抓服务的传统思维,打破产业壁垒,打破行业界限,打通融合渠道,由一产向二产链接、向三产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而提出的。赵胜利说,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实施“三农六化、三产联动”催生了“三大产业”。 

  一是催生了健康产业,中粮、伊利、汇源、大庄园、佐源等绿色食品品牌入驻了肇东绿色食品大园区,品牌优势凸显。二是催生了现代物流产业,肇东市在北部规划了30平方公里的物流新区,规划了保税库、内陆港、期货交割库、集成物流等服务体系,现在已经有北梁、北大仓等企业相继入驻。三是催生了文化旅游产业,肇东市依托毗邻哈尔滨的区位优势,打造都市圈经济。沿松花江68公里,规划打造百里休闲观光体验长廊、百里美食品鉴长廊、百里会展长廊、百里电商平台,今年这个市重点启动建设了十大旅游景点。实施“三农六化、三产联动”,还推进了城镇化、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民素质提升“三大进程”。 

  赵胜利强调,实施“三农六化、三产联动”,也将极大激发全市上下加速打造肇东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热情。以现代化大农业、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材料、现代物流、低空经济、石油化工、生化医药、循环经济与环保、新能源等为重点的“十大产业”加速推进,以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民有所乐、贫有所助、城有所管为标志的“十大民生”深入人心。 

  采访结束时,赵胜利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后,肇东市将牢牢坚持“三个导向”,进一步推进“三农六化、三产联动”,全面完成“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让肇东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建设实力肇东、生态肇东、文化肇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