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农字号”端上“金饭碗”

29.12.2014  15:43
  本报讯(苗立辉 王铁石 记者李飞)鲜蛋运到南方超市,每斤多卖一元多;麦当劳每天订购鲜蛋20万枚,只能得到6万枚;杭州玫隆、上海艾丝碧西两家著名食品企业求购无果,每天电话“骚扰”;蛋白粉出口美国,卖断流儿了。“我们把肇州鸡蛋做成了‘金蛋’。订单太多,根本供不上。”黑龙江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兴和,喜也订单,愁也订单。
  鸡蛋告急、蛋粉售罄,只是肇州农产品走俏市场的掠影。近年来,肇州县立足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黑龙江西部畜牧主产区的资源比较优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力实施“工业强园区”战略。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集群爆发,肇州“农字号”借势做大、做强、做成了品牌,端上了“金饭碗”。
  2013年,肇州蝉联全省工业发展“十强县”。今年截至11月末,实现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园区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3%。
  作为传统的内陆农牧县份,肇州经济成功转型给人以深刻启示。县委书记王兴柱说:“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我们成功走出一条农牧产品深加工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给‘原字号’插上了科技翅膀,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肇州经济开发区组建于2010年。截至目前,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投资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共入驻产业项目68个,已投产项目40个,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生物科技、优势新兴四大主导产业链条更加清晰,已具备年20万头肉牛、100万头生猪、100万只肉羊、3000万只肉鸡、500万只商品鹅屠宰和100万吨玉米及杂粮加工生产能力。2013年,肇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近年来,肇州经济开发区坚持靠产业化的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黑龙江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江南大学,投资6000万元建成东北首条蛋白粉生产线,一枚鸡蛋身价立涨0.25元,日前10吨产品出口美国。用蛋白粉提取物生产的溶菌酶每吨售价200万元,蛋壳粉售价每吨四五千元,这两个额外增值项目投资4亿元,计划2015年投产。总投资11.6亿元的中升集团肉羊产业链项目已完成投资3亿余元,购进美利奴羊、杜泊羊、小尾寒羊种羊3000多只。建成后,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00万只,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产业化项目。着力构建粮食、猪、牛、羊、鹅、鸡、蛋、乳八条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串起农民致富的“金线”。中升集团1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可带动3000户农民养羊70万只,并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农民年可获利1亿元,同时将玉米秆、花生秧等“废品”变为钞票。兴和公司15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园区已完成投资2亿元,达产后可带动2000户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元。大庆丰收饲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美式养殖场和屠宰场,保价回收1800户农民养殖的生猪,年加工生猪12万头。绿庆洲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订购3000亩芥菜,农民利用二茬地额外增收240万元,2015年将达1200万元。据测算,开发区项目全部达产,可直接吸纳、间接拉动就业1.7万人,合作社和农户可从龙头企业获益2亿元以上。
  开发区企业上项目、争科技、比创新、闯市场,助推肇州农牧产品品牌走向全国。黑龙江托古食品有限公司和八一农垦大学深度合作,打造小米全系列50多种弱碱健康食品,预计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力争做东北最大、全国最专的小米生产加工企业。百森食品产业园和王老吉、广粮集团、盼盼集团等名企合作,生产“五谷杂粮”系列八宝粥、核桃饮品,打造填补市场空白的“黄金膳食”高端系列八宝粥,研发小米海参粥、小米鱼肚粥、松仁露等高端食品饮品,投入巨资建设的黑龙江省植物蛋白饮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获得批准。2014年实现产值3.6亿元,利税突破4000万元。董事长助理刘彪告诉记者:“百森的产品研发、配方都是独有的,许多成果填补了市场空白,扮靓了肇州优质食材,昂首走向全国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