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新农村建设素描:大美乡村 幸福生活

08.10.2014  14:31

  本网讯(王丽娟) 近年来,肇州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可行之路,在发展经济中富裕农民,在环境整治中幸福农民,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商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以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强镇和特色产业乡镇建设,让广大农民体验了大美乡村里的幸福生活。
  村容整洁生活幸福
  走进朝阳乡、新福乡、兴城镇的村村屯屯,记者看到的不仅是农村环境的巨大改变,更是农民生活习惯的转变、“精气神”的提升;感受到的不仅是农村“吃住行”的改善,更是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体会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一项为百姓谋福祉的工程,更是一场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改变。
  在朝阳乡振兴村整洁的村道上,村委会主任吕传国向记者介绍说,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道路差、环境差的现状,从今年开始,村里投资60余万元,修红砖路两公里多,更换墙板1000米,在街路两边栽上了树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来到振兴村后茶棚屯一农户家中,户主人张大哥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原来俺们农村的很多道路根本没法走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红砖路铺得齐刷刷的,路边也栽上了花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伙的心里特敞亮。
  走进朝阳沟镇团结村,几辆垃圾保洁车整齐地摆放在村里……在这环境秀丽、村民富裕的小乡村,整齐有序的村道两侧花团锦簇,村委会办公场所、农家书屋、篮球场地、休闲健身广场一应俱全。
  所到乡镇,记者听到的是农民对环境整治的赞不绝口,感受到的是大美乡村里农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肇州县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仅今年,该县就投入资金2400万元,确立标杆村屯31个,各乡镇包括村屯在内共建设大小文化广场15个,深得百姓好评。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唯进步,不止步。敢为人先的肇州人,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绘出了美好画卷,真正实现了农村经济新跨越、农民收入新提高、农村面貌新改观。仅2013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3000元,同比增长18.2%;新铺设农村公路35.5公里,农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在发展特色产业这条路上,肇州县充分发挥冷凉气候条件下各类农产品的优势,稳步发展玉米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杂豆、小米、烟叶、食用菌、畜牧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三品”种植面积已由几年前的不足1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1.7万亩,获得“三品”食品标志的农产品达80种,“三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多家,绿色农业年产值近5亿元,拉动全县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
  合作社铺就致富路
  超过90%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让肇州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效益。
  在不断探索农机化作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相结合的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方面,肇州县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使用水平,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合作道路。今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3个,家庭农场900多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2%。
  多年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证明,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六统一”:统一整地、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肇州富海玉米合作社购进了玉米烘干设备,原来玉米卖出价格0.5元每斤,烘干后能卖到0.7元每斤,扣除烘干费用每斤0.15元,每斤能多卖0.05元。按每公顷产玉米1万公斤计算,每公顷土地能多收入1000元,经济效益的增加,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直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看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农民铆足了劲儿要经营好合作社。
  记者从肇州县了解到,为鼓励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该县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合作经济组织领班人队伍,具体负责合作社的政策法律指导、组织考察培训、制度建设执行等。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思路,在全县筛选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示范作用明显的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让他们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