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五成农民不“猫冬”

26.11.2015  10:27

        本网讯(赵敏黾)  “东家走,西家逛,喝完小酒打麻将”,这曾是肇源农民多年来惬意“猫冬”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今年记者在该县采访时发现,虽然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昔日悠闲“猫冬”的农民,却把“冬闲”变成了“冬忙”,卖皮张、贩运粮、搞养殖……都成了这里农民的增收新途径。 
        记者在该县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冬,该县有近五成的农民用实际行动告别了“猫冬”,忙起了致富。 
        11月的田野,渐归静寂。 
        数日的乡下奔波,记者感受到了今年的大不相同。其一,就是今年大型收割机增多了;其二,就是“猫冬”的人少了。见到刘显友,他刚好要出门收皮张。 
        刘显友,和平乡敏字村人。村民都叫他“半仙”。缘何有此称号,那是因为他到啥季节,就鼓捣啥,整啥都赚钱。 
        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脑瓜活泛,用文绉绉的话讲,叫智慧。 
        一刹冷,刘显友便开着农用车走村串巷。 
        “老刘,一天能弄多少钱?” 
        “这可没准,那要看能收多少皮张,或看皮张的品质如何。多的时候,一天几千元,少的时候,百八十元。” 
        刘显友家的库房,堆满了皮张,足有500多张,这些是他一个多月收来的。 
        “昨天,我还和河北留史皮张交易市场的哥们通话了呢,他告诉我现在行情回暖,等等再出手。” 
        说完,刘显友开着农用车,一溜烟跑远。 
        敏字村,可谓皮张专业村,猫冬季节,像刘显友这样收皮张的人达到600多人。 
        今冬的第一场雪,让大地变得白茫茫一片。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头台镇头台村张继坤外出收粮的脚步。 
        张继坤是个放下耙子就是笤帚的人,村里没人不竖大拇指。村民给他的评语就三个字:真能干。 
        因为能干,去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长。 
        家里近百亩旱田,收拾完毕,本该歇歇。可他却干起了倒腾粮食的营生。 
        其实,就是在农忙的时节,他也趁间隙倒腾几次羊。 
        张继坤笑呵呵地说:“咱和谁有仇,都不能和钱有仇,辛苦一点,家里就会宽绰一些。” 
        收粮、倒腾羊这些不算,他家里还养殖一千多只狐貉呢。 
        张继坤家干净整洁,彩电、冰箱、电脑、热水器等一样不少,小日子贼红火。 
        见到肇源镇代龙村村民王德明,是在“火龙神”肇源代理店的库房里。一袋袋化肥,经他和几个人的摆弄,眨眼之间,就一人多高。 
        王德明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这几个人,和俺都是一个村的,收拾完地没啥事,出来打短工,对付点‘外快’,总比在家里喝烧酒、打麻将强。” 
        思路一转天地宽。如今的村民们,都在想尽各种办法,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