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镇兴安村 协会当“管家”渔村年年有余

16.02.2016  11:05

  本网讯(赵敏黾) “自从村里成立了渔业养殖协会,咱渔民增收可有靠山和保障了。”说起村里的渔业协会,肇源镇兴安村养鱼大户王成彦心存感激。去年中秋,他的400亩鱼塘,捕出3.5万公斤商品鱼,赚了70万元。   
  走进兴安村,随处可见养殖淡水鱼的宽阔水面。兴安村是肇源镇典型的渔业养殖村,全村共有800多户,其中从事渔业养殖的近100户。   
  为发展壮大养渔产业,加强信息沟通和技术共享,提高共同抵制风险能力,搞好渔产品的内外流通,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兴安村成立了全镇第一个渔业养殖协会。协会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内联基地、外联市场,推进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技术、种苗、销售等方面为会员提供了一系列服务,被全村渔农誉为致富的“靠山”和增收的“娘家”。   
  几年前,兴安村还戴着“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生活一直不富裕。后来,有人利用村里的水面搞起了淡水鱼养殖。由于水质和地理原因,这里的鱼肉质鲜美,口感极佳,很快吸引了买家上门。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村民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好鱼卖不上好价钱。   
  “没有利用好资源,缺乏支柱产业,村民想致富没人带,这是根本原因。”村党支部书记陈功林感慨地说。   
  自从成立协会后,村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渔业养殖规模扩大了,养殖面积由5年前的2500亩增加到7500亩,年产淡水鱼5000多吨,产值达到4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   
  协会能干啥?每年,多次邀请水产部门的专家对会员进行培训,传授科学养鱼、驯化养鱼、鱼病防治等科学养鱼知识,保证了全村渔业的环保和绿色养殖。   
  在协会的带动下,渔民杨由春、王成彦率先示范,在姜殿甲屯、奎中里屯和西大海三处建立了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搞驯化养殖,并引进了投饵设备和增氧机。去年秋天,商品鱼出池后一算账,效益比平时粗养增加了近100万元。   
  协会立足本村并吸收外村及外乡渔民入社,对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形式服务,对外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业务,先后组织会员联合统一购买鱼苗、鱼料、鱼药等,降低渔农生产成本、节约开支,提高了经济效益,全方位发挥了“中枢”作用。   
  协会理事长陈功林介绍,今后要引进白鱼、鲟鱼、鳌花等名优特养殖品种,在精品养殖上和产品销售上抢得主动权,逐步开发外部市场,提高销售价格,从而实现以销增产、以销促产,实现绿色渔业养殖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