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真相 隐现国际对冲基金手法曝光

03.08.2015  11:59

  前天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度出手,分别对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4个证券账户和6个证券帐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时间均为3个月,即从今年8月3日至11月2日,这使得上周五以来被限制的账户数量达到34个。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告,在这34个账户中,量化对冲产品占了大部分。因量化对冲策略和程序交易常常伴随着大量买卖,频繁申报或频繁撤单,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此举意在减少市场波动。

   限制交易账户增至34个

  7月31日盘前,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正在核查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征的机构和个人;对频繁申报或频繁撤单申报,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定的24个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上交所随后公布了10个被限制证券账户名单,明确这些账户在未来3个月内,即7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不得买卖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所有证券。深交所午间收盘后亦公布了14个被限制的证券账户,包括9个机构账户和5个个人账户,这14个账户在未来三个月内也受到交易限制。

  被限制的24个产品中,有7个同时被沪深两市限制交易,包括:阳光私募盈融达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旗下两只产品“中融信托-盈融达量化对冲1期”和“外贸信托-盈融达量化对冲1期”;深圳盈峰资本旗下产品“新方程盈峰量化对冲基金”、“盈峰梧桐量化对冲基金”、“盈峰盈宝对冲基金和一个账户深圳市盈峰量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安进13期壹心1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前日,深交所再限制了6个账户交易;上交所则宣布限制4个账户交易,限制时间均为3个月,即从今年8月3日至11月2日,使得被限制交易的账户数量增加至34个。

   隐现国际对冲基金身影

  在上周五首批被限制交易的24个账户中,有一个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账户。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来头最大的一家公司。据报道,司度贸易的背景,甚至可能要牵扯到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的Citadel。

  工商信息显示,司度贸易为外国法人独资,唯一一家股东为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11月份投资人变更前,其实是有两位股东,还有另一位是深圳市中信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深圳市中信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其中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6445.1117万元,为该公司最大股东;而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其实又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直接投资子公司。

  如果读者对对冲基金Citadel仍有些陌生,那么说起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应该是无人不知了吧?没错,伯南克卸任后,加入的就是这家基金。

  对冲基金大量采取程序自动交易,和人工操作相比,程序化交易反应十分灵敏并且有效率。单从交易结果来看,在市场出现暴涨暴跌时,程序化交易确实会有助涨助跌的作用。

    “幌骗”策略影响股价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上述产品账户被限制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多涉及大规模或频繁申报,也有个别可能存在虚假报、撤单。

  有对冲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其所了解的被限制的两只对冲基金产品都是市场中性策略,即同时通过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但这种策略通常会大量买入或卖出一揽子股票,甚至做空股指期货,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也有产品存在误操作,导致账户被限制。在这种情形中,由于交易员不熟悉系统,在对跌停股票进行撤单时,系统又同时自动下单,从而触及频繁撤单红线。由于被限制交易三个月,并且有7个账户在沪深市场同时被限制,上述对冲基金人士表示相关产品“受影响较大”。他预计,这些产品可能会改变交易策略,也不排除会有产品选择提前清盘。

  而对于虚假报、撤单,外媒将其称为“幌骗”策略,即先下单,随后再取消订单,来影响股价的行为。“幌骗者”通过假装有意在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制造需求假象,企图引诱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来影响市场。通过这种“幌骗”行为,“幌骗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从而获利。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检察官曾指控伦敦交易员Navinder Singh Sarao通过该策略造成美股“闪崩”,并让华尔街5分钟内蒸发1万亿美元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