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菜婆”成了“座上宾”

16.05.2016  15:46

              最近,由帽儿山开往香坊的6226次旅客列车多了许多卖山野菜的“背菜婆”。这趟列车俗称“小票车”,客流主要以沿线铁路通勤职工和到哈务工人群居多。随着春暖花开,山野菜破土发芽,卖山野菜的“背菜婆”成了通勤车的常客。

              5月9日5时26分,近20名卖山野菜的“背菜婆”,早早地来到玉泉站站台上,等待6226次列车进站。她们都是有赚钱脑瓜儿的农村人,多数是五六十岁的妇女。到了开春,婆婆丁、刺老芽、刺五加等山野菜陆续上市,她们或自己采摘或收购应季山野菜,然后乘坐火车背到哈市香坊、道外等地去卖个好价钱。每人一个旱地爬犁、两大包山野菜是她们的全部“家当”。

              5时29分,列车正点进站。5车列车员张兴山像往常一样,打开车门,快步走下车梯立岗迎接旅客上车。“您先上,稍候我把山野菜递给您。”说着,他接过两包山野菜,并递了上去。

              据当日值乘的哈尔滨客运段市郊车队6组列车长张伟娟介绍,除了常态化服务外,每节车厢的列车员还会在“背菜婆”上下车时搭把手,拎下菜,递个爬犁,使其尽快乘降。在车厢里,列车员帮她们把山野菜妥善安放在座席下,避免影响其他旅客通行。同时,还把她们安排在119号至128号不卖座号的座席上。“我们服务好,她们都坐火车出行,也为路局增加了收入。

              “背菜婆”们有着丰富的“跑车”经验,她们不集中坐在一起,而是分布到各节车厢,图的是上下车方便。“我们从玉泉5时30分上车,途经阿城、成高子、新香坊等站,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香坊,速度快、有座,票价才3元钱。”在3号车厢127号座位上的大婶得意地说道。“这趟车是首选,不早不晚,比坐汽车划算多了。”另一位中年妇女也接上了话茬。

              “现在的‘小票车’服务周到不说,在乘务室还备有保温瓶,知道我们仔细,不舍得买矿泉水,下车前将我们的水杯、水瓶灌得满满的。”只要有话题,她们就说个没完没了。

              新香坊站一开车,她们开始坐不住了,各自拎起菜和爬犁向车厢门头挪动。“争取早点下车,还能赶上早市,城里人识货,这两大包山野菜可抢手啦,用不上半天就能卖完,每天能挣个一二百块钱。”说话间,知足的笑容映在她们脸上。

                “中午在香坊最好有一趟回玉泉的火车,这样卖完菜就不用去哈站坐汽车回家了,而且还能省下中午一顿饭钱。”她们提着自己的建议。

              6时43分,6226次列车准时停靠在香坊站2站台3道,从车上快速下来的“背菜婆”们拉着装满山野菜的爬犁,把其他旅客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来源:哈尔滨铁道报      特约记者:丁军      编辑:杜莹)

编辑: 网站编辑
哈铁工建已完成牡站下穿主体工程80%
      本网讯(通讯员 孟凡斌)备受牡丹江市民哈尔滨铁路局
伊敏至伊尔施铁路首开跨局旅客列车
  本网呼伦贝尔8月24日电 (记者胡艳波 通讯员哈尔滨铁路局
局党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
       本网讯(记者 巩晓冉)为迅速贯彻落实哈尔滨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