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如何“好用” 充电市场“三重困境”待破解

21.03.2016  19:27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新能源汽车如何“好用” 充电市场“三重困境”待破解

   新华社记者安娜、华晔迪

   “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被明确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安徽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方案。可以预见,充电市场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参与。但专家认为,要缓解目前新能源汽车买得容易用起来难,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三重困境”需要破解。

   产业困境:“车和桩”,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到2015底年,我国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仅有4.9万座。而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无疑是诱人的,“但目前进入充电领域的企业几乎都在亏损。”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介绍,他的公司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建有29000个充电终端。

   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充电运营商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而与之相对的,充电不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应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已困扰产业多年。专家认为,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对行业的判断,综合权衡目前是否进入这一领域。政府也应从便利百姓的角度去制定引导政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介绍,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由于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规模还不大,在2020年之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是无法实现盈利的。因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对其实施了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旨在破除车和桩之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困境。

   企业困境:资本不赢利为何还要进?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电产业发展,再加上环境的硬约束,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孪生”的充电产业也热了起来,资本竞相涌入充电领域。

   由于技术门槛低,跨界投资情况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涉充电桩的企业数量已超300家。

   业内专家认为,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企业,却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前期亏损在所难免。于德翔说,由于一些原因,各地政府对补贴政策也比较谨慎,跟进较慢,增加了一些真正做充电市场的企业的经营难度。

   但“普遍亏损的现状”并未阻挡资本竞逐这一领域的脚步。为什么?一位业内人士说,一是前景广阔,在产业初创期,门槛较低,可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二是具有很大的衍生潜力。这大概是目前不少投资者蜂拥而至的原因。

   据介绍,现在不少企业将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将充电服务集成到手机APP上。对企业来说,这既是互联网入口,也是能量入口、车辆信息入口,还是人的行为入口,这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丰富的“入口”,有很大的潜力衍生出众多商业模式。

   但目前充电市场鱼龙混杂,专家认为,在这一轮资本竞逐中,能胜出的仍将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国家补贴政策可考虑对这类企业从银行贷款利息层面予以支持。

   用户困境:充电桩建在哪儿?

   记者在北京南城的一个小区看到,大院里停有5辆电动汽车,但整个小区却没有一个充电桩。在哪儿充电?车主对记者说,西边四五公里外有一个充电站,不顺路,每次得特意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模式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小区充电桩的建设方面,中国的情况与欧美不同,小区人口密度大,电网负荷小,再加上许多小区在建设时并未考虑后来的发展,因此基本没有专门铺设线路,若几个充电桩同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不可小觑。

   “比如,三辆特斯拉同时在小区里快速充电,一辆特斯拉就80千瓦,短时间内肯定会对电网构成较大冲击。”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但如果考虑电网负荷能力,减少充电桩数量,难免会出现排队等充电的情况,一辆车就算充了30分钟,只需两辆车的时间,就足以让用户失去耐心。

   现阶段,要做到每个车位一个充电桩,是不现实的。“在北京这样土地稀缺的城市,充电桩建在哪里,才能保证排队充电时车辆有足够的停放空间,以避免影响正常的交通效率,这是个大问题。”北京市丰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神赋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青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充电设施的建设应与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相衔接和互动,与区域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相协调。

   “要实现电动车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充分融合,还有赖于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