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成功攻克甘草胭脂蚧防治技术难题

29.08.2014  17:53
  甘草胭脂蚧具有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的特点,其危害程度随甘草种植年限逐年加重,一旦发生防治难度极大。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多年来甘草胭脂蚧危害给宁夏甘草种植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威胁,2-3年生人工甘草危害率达到20%-50%,部分种植区甚至绝产。
       针对这一制约人工甘草产业稳定发展的瓶颈问题,宁夏科技厅组织宁夏农科院等优势科研力量,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开展甘草病虫害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三年多的艰苦攻关,在突破甘草胭脂蚧传播扩散规律、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安全防治等核心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三清一治”技术措施,并制定发布《甘草胭脂蚧防治技术规程》。通过在不同时期清除、隔离虫源,关键期药剂安全防治,达到有效降低甘草胭脂蚧危害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防控技术效果,项目组于2013—2014年,在盐池县下王庄村、沙边子村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和同心县下马关万亩甘草种植基地应用该规程开展了甘草胭脂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盐池县下王庄村核心示范区和同心县下马关6000亩甘草示范基地通过实施“三清”措施,有效控制了甘草胭脂蚧的传播扩散和危害,特别是下王庄村示范区及时采取了清除和隔离虫源的措施,目前三年生甘草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左右,而对照区危害率已达80%,面临绝产;2013年沙边子甘草基地甘草胭脂蚧发生率高达90%以上,通过严格实施“一治”措施,目前防治效果达到95%,防控效果十分显著。
       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甘草胭脂蚧防治技术的成功攻克,大大降低了甘草胭脂蚧危害风险,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