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地致命生物及相应急救措施 让您旅行更安全

17.09.2015  10:07

日本——大黄蜂、蓝圈章鱼
可怕的日本黄蜂每年造成40人死亡,而带有足够毒液的蓝圈章鱼几分钟则会使26人致命。据克列斯托夫尼柯甫介绍,日本堪称世界最大黄蜂之家,其可达4.5厘米长,刺有6毫米长,攻击性极强,被蛰后,需住院治疗,若对其过敏,则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日本另外一种致命生物则是为数不多的头足类动物蓝圈章鱼,尽管它们尺寸小,但被咬后会中毒,受害者10分钟内就会被麻痹而倒下。

注意及急救措施:
据克列斯托夫尼柯甫介绍,黄蜂和大多数动物一样,只要你不挑衅,它们一般不会蜇人,所以最好远离蜂巢。若不幸遇到它们,请不要慌忙乱跑,最好在地上蹲下,尽量将头挡住,若被叮咬,请立即去医院治疗。值得庆幸的是,章鱼见到人的第一反应是逃跑,但你若挑衅或靠近围堵它(例如照照片),那么就会面临被咬的危险。

南非——大白鲨、鸡心螺
大白鲨特别凶猛,被它咬一口就会将人咬成两半,而鸡心螺虽然体型比大白鲨小得多,但它的毒螯也足以将人毒死。大白鲨是世界上臭名远扬的远洋捕食者,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南非以及澳大利亚海岸,人类并非它们的生活的必须食物,它们更喜欢捕食海豹和鱼群,但是对于一些有好奇心4米长的大白鲨也得格外小心。相比而言,蜗牛对人类来说几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是,若遇到一群鸡心螺,那将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注意及急救措施:
据克列斯托夫尼柯甫介绍,在海上游玩的游客需警惕大白鲨,若看到请尽快逃离水面;若不能逃走,手上若有矛或相机,瞄准向它的脸和鱼鳃扔去,如未能成功,就朝它的鼻子打去,据说有人这样做逃了出来。对于鸡心螺,也要格外小心,它们有时会藏在沙子里,不小心踩到就麻烦了,它们的螯甚至能刺穿手套和背包。1927年,一男子被它刺后5小时就丧命。

澳大利亚——咸水鳄鱼、箱水母、悉尼漏斗网蛛、太攀蛇(Taipan snake)
咸水鳄鱼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一些的长度超过20英尺(约6.1米),它们捕食时通常不会慢慢咀嚼,而是大咬一口,甚至将捕到的食物一口吞下。

注意及急救措施:
据克列斯托夫尼柯甫介绍,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地方,海域上有明显的禁止游泳的标识,即使没有标识,也不要随便下去游泳;即使是露营或垂钓,也要远离水边。

箱水母
箱水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生物之一,被它的触角刺后,疼痛难忍,会引发心脏病发作,5分钟后会面临丧命危险,之所以会这样迅速,可能是被刺后,其毒液会通过成千上万个路径传输至大块面积的皮肤,它的毒液会侵袭心脏、神经系统和皮肤细胞,即使侥幸幸存下来,也要承受数周的疼痛。

注意及急救措施:
游泳仅在所标识的安全区域内,且进水前接受当地人的建议。

太攀蛇
澳大利亚栖息着世界上最致命的三大陆地蛇,其中毒性最大的要数太攀蛇。尽管此蛇生害羞不愿露面,但另外一种发现于北昆兰士的太攀生物则攻击性极强。

注意及急救措施:
据克列斯托夫尼柯甫介绍,目前,被太攀生物所咬案例很少,且被咬受害者均经摄入抗毒剂而获救。若一旦受伤,请立即去医院治疗。

悉尼漏斗网蛛
澳大利亚另一生物悉尼漏斗网蛛则极其危险,含有剧毒,它的毒牙能穿过人的手指甲,轻轻一咬15分钟后就可致人死亡。

注意及急救措施:
若被不甚被悉尼漏斗网蛛所咬,需呼叫可医务人员立即处理,同时用绷带包扎且按压住伤口。

南美——栉足蛛、蜈蚣、毒箭蛙、河豚鱼
栉足蛛
据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介绍,在他和剧组试图移动一些栉足蛛摆好位置拍照时,这些栉足蛛就准备袭击他们。此外,他还介绍到,英国一位研究栉足蛛的专家曾发现栉足蛛用身体撞击容器,其尖牙击撞到玻璃容器上。

蜈蚣
发现于南美和加勒比海的巨大蜈蚣长度可达30厘米,且分泌毒液。

注意及急救措施:
克列斯托夫尼柯甫表示,千万别因其有趣就试图捡起一只蜈蚣瞧瞧,它们害怕人类,尽管其毒液不至于致命,一旦叮咬也会让你忍受剧痛。

毒箭蛙
在哥伦比亚西部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毒箭蛙在捕食时,释放很少的一点毒液就会杀死鸟儿和猴子。毒箭蛙食用有毒的动物后自身会变得有毒,而经长时间的监禁毒素会在它们体内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