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之美”拯救失爱童年

10.06.2017  11:44

踢球让孩子们懂得团结协作。

  他叫文博,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妈妈离家出走,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爱上学,流连于网吧。

  他叫小亮,母亲酗酒赌博、外出躲债,身患疾病的父亲曾带着他沿街乞讨,渴望回到校园的他向老师发出求救短信。

  她叫佳佳,父母在外打工,她一直寄养在姑姑家,孤独让她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一次和同学闹矛盾,险些从五楼跳下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幸运的是,这些留守儿童的人生在哈尔滨市香和小学校被逆转。这里所倡导的“以和为美,以爱为本”的“生命化教育”,让他们告别失爱的童年,走出命运“泥沼”。

  如今,文博摘下了香坊区小学生足球比赛金靴奖,成为校园明星的他找回了信心;小亮以优异成绩上了中学,“知识改变命运”是他的座右铭;佳佳成长为校合唱团的主唱,变得开朗自信……

  “教育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花开的温暖。”香和小学校校长赵承说,“我们从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入手,积极打造生命化教育思想下的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帮助这些失去家庭关爱的儿童找到心灵的‘回家之路’。

歌唱童年

认真解题

  A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一只签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名字的足球,是12岁的文博最心爱的礼物。那是去年央视主持人足球队与香和小学校足球队友谊比赛后,白岩松亲自送给他的。

  “踢球让我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名好学生。”文博对记者说,“我一定要把成绩追上去。

  现在的文博已经是校园明星,这给成绩中等的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对此,班主任老师说,文博的变化很大,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

  就在两年前,文博还是一个“问题少年”。父母离异,妈妈远走,爸爸外出打工,他被留给了奶奶,每天泡在游戏厅和网吧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变化来自学校足球队的成立。2015年,香和小学校成立了足球队,文博在球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特别有天赋,老师教的动作一学就会。找到自信的文博告别了游戏厅和网吧,每天放学就练球。

  一年后,文博担任前锋的香和小学校足球队,在哈尔滨市首届中小学雪地足球赛上取得香坊区第一、全市第三的成绩。

  “小文博的变化是我们在践行和美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成功尝试。”香和小学校校长赵承说,“阳光下,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和美教育理念就是让那些特殊儿童也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分享到优质教育。

  香和小学校位于香坊区成高子镇,是由6所村小与原和平糖厂子弟校合并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全校现有456名学生,其中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特殊家庭子女占到六成。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等特殊家庭子女占一半以上,部分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造成一部分学生内心缺乏关爱和安全感。”赵承说,“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心理阴霾,收获阳光和快乐,找到一条让这些孩子心灵‘回家之路’,是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工作重心。

  近年来,香和小学校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之一,坚持“以和为美,以爱为本,享受教育快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德育为核心,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的基本办学思路,积极打造生命化教育思想下的和美教育特色学校。

  为此,香和小学校相继开展了原创儿童歌曲、小水滴合唱团、快乐足球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丰富多彩的艺体教育激发出孩子们自强自立、奋发读书的热情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潜力。让留守儿童有了童年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更让我们的教育充溢着温暖与感动。”赵承说。

轻触琴键

   B 心会跟爱一起走

  省模范教师、香和小学校班主任吴松至今记得4年前收到的一条“击碎心灵”的短信:“老师,您能帮帮我们吗?我们在火车站,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发短信的是已经失踪一个多月的5年级学生小亮,此前,吴松多次去他家中寻找无果。听周围的邻居和房东说,他家为给小亮父亲治病欠了外面很多钱,小亮母亲每天酗酒赌博,为躲债一走了之,父亲带着小亮在阿城街头乞讨。

  吴松接到短信后,马上赶到阿城火车站,接回了小亮父子。为给小亮父亲看病,他拿出了准备买结婚家具的3000元钱,又把小亮带回学校继续读书,为他提供生活费用,直到小亮上中学。

  “小亮是一名爱学习的孩子,很刻苦,我不想看到他辍学。”吴松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想,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这些失去父母关爱的特殊儿童?

  小亮事件之后,吴松又接了一个新班。班级里一个患有自闭症的留守儿童浩浩引起了他的关注。

  浩浩8个月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妈妈远走他乡,爸爸外出打工,他被留给奶奶照顾。6岁的时候,浩浩被诊断为自闭症。浩浩的奶奶找了好几所学校都拒收浩浩入学。最后,香和小学校留下了浩浩。

  吴松至今还记得浩浩刚上学时的样子,他就像个婴儿一样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点控制力,上课时随意走动,不时哭闹,有时还会当众脱下裤子。

  二年级时,一次美术课,吴松发现浩浩竟然画出了伦敦奥运会会徽,从此吴松就以美术为突破口,用表扬和鼓励教他遵守纪律,让他参与唱歌、踢足球、吟诵经典等集体活动。渐渐地,浩浩自闭的心扉敞开了,变得乐观好学,成绩也上来了。

  在此期间,吴松曾有两次转行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是因为我舍不得这些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更是因为我找到了打开他们心灵之窗、播撒爱之种子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寓教育于艺体活动之中的‘和美之道’。”今年32岁的吴松说,“心会跟爱一起走,在这个岗位上,我收获着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荣誉。

  C 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

  走上鞠萍姐姐主持的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节目舞台,4年级学生佳佳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和幸福。

  作为香和小学校“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的主唱,佳佳找回自我的钥匙正是音乐。

  佳佳的父母在外打工,她一直寄养在姑姑家,孤独让她变得沉默寡言。“这个孩子刚上学时很自卑,还倔强,一次和同学闹矛盾,就要从五楼跳下来。”班主任老师说。

  后来,老师发现佳佳的嗓音不错,就把她调进“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音乐让佳佳变得开朗自信,她还当上了班级干部。

  “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我充满阳光,我最喜欢在合唱团和同学们一起唱歌。”佳佳说,“我幸运地走进了香和小学校,成为‘和美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里,我收获了最渴望的关爱。

  “只有学生喜欢学校了,喜欢老师了,喜欢读书、喜欢课堂、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听话、懂事、阳光快乐起来。”赵承说,市教育局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根本要务,就是要回归教育本真。对此,我们把对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上。

  赵承说,音乐、体育、阅读,包括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都是激发留守儿童阳光向上、乐观向善的有效载体。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香和小学校的先行先试得到了全社会的帮助。

  从2013年开始,哈工大总裁研修班“爱久基金”陆续对学校24名学生进行长期的捐助;哈尔滨灶沐环保公司为学校捐赠5万元的图书;学校的第二足球场也正在社会的捐助下开始修建。

  目前,香和小学校已顺利通过首批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评估,成为哈尔滨市教育局确立的“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黑龙江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本学期成功申报并即将成为全国第二批足球特色学校。

  “用心点亮,那抹爱的阳光。携爱远航,畅游梦的海洋……”这是吴松创作的歌曲《爱的阳光》中的歌词,香和小学校“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把它唱到了市少年宫的舞台上。在“和谐哈尔滨,快乐好少年”少年儿童文化素质展演中,作为压轴曲目演出。

  在校长赵承看来,正是“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的社会合力,正是香和小学校“凝炼和谐文化,打造和美教育”的努力添上了一抹“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