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专家研制出智能化远程控制节水灌溉集成技术 浇地用上APP 节水省工超一半
农民如果有事外出,自家田地浇不上水怎么办?不用犯愁,随着一项智能化远程控制节水灌溉集成技术的问世,农民只要点开手机里的APP,即便身在外地,也能随时监测到田地里作物的长势,并进行远程浇水灌溉。
日前,这项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郭淑敏及其团队研发出来的智能化远程控制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已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部分桃园进行示范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的这个项目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与融合,是一种智慧农业的探索。与之前的灌溉技术相比,这套集成技术既可以远程操作,还能实现节水增效。”据郭淑敏介绍,项目集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手机监控及远程控制技术,3G、4G技术与现代光伏技术,自动化喷灌节水灌溉技术,智能环境传感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从而构建起了宽带和无线移动网络的交互、有电无电的交互使用的多种灌溉模式。
从2015年开始,项目选择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丛海逸园的30亩桃园里进行试验示范。记者在其中的1个大棚桃园里看到,总经理陈志强只是在手机APP上按下喷灌指令,放射状水花立刻就从排布在桃树之间的水管里喷射出来。“这套设备可让我尝到甜头了!既方便又节水,而且还省工!”陈志强告诉记者,原来种桃树一年至少要浇3茬水,用水量在150~180立方米左右,而现在,一年只需60立方米水,省水达60%。另外,原本浇地需要的人工管理费用,现在也完全省下来了。
那么,这套集成技术的喷灌效果怎么样?陈志强带记者来到了另一个没有应用新技术的试验对比大棚,只见粗大的水管横放在桃树之间。“这个大棚,我们用的还是传统的漫灌方式。你看,由于浇水不均,桃树高矮不一,不如那边长势来得整齐。这边的地也是坑坑洼洼的,有些还板结了。”陈志强说,“这一对比,专家新技术的效果就太明显了!明年,我还要再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据了解,依靠这套远程技术,可以减少土壤耕层养分流失,减少病虫害发育,从而改善田间小气候,保证桃树的健康生长。
在大田桃园的示范地,记者还看到了赫然耸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板)。“这些是用来发电用的,可以作为灌溉的动能。你看,利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真正实现了灌溉的绿色、节水和高效。对于我们的很多传统桃园来说,应用方便,节本增效。”郭淑敏向记者补充道,这套设备技术造价并不贵,也极其容易应用推广,普通农民只需要几千元钱的投入,就能进行应用。同时,除了应用在桃园,技术还能应用在其他任何作物上,尤其在蔬菜的节水增产效果也极为明显。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发展节水农业对我们北京地区意义重大。这项全新灌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农民就能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浇水作业,再也不用到田间地头挽起裤腿挥锨开沟忙输水,而且还节水省工,这既符合节水的需要,也符合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希望这一技术能在北京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和应用,小项目,大意义”北京市农委社会发展处调研员王永泉对项目实施效果(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则认为,这项集成技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成效明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浇水“最后1公里”的问题,并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样的成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农业朝着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希望继续优化改进技术,丰富‘互联网+’农业内容,加强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