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大米节论“稻” 龙江黑土地得天独厚大米自然好

11.10.2019  16:51

  10日上午8时,经过前一天紧张激烈的稻米品评品鉴活动,在亲口尝遍了来自中外多地好吃大米后,专家们再次共聚一堂,畅谈品鉴感受,共话稻米产业未来。

  虽然品评品鉴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专家们还沉浸在品尝好米的喜悦中。第二次来参加大米品鉴的日本新潟药科大学应用生命科学部特任教授大坪研一说,这两年都吃到了好吃的大米,尤其感觉今年的大米水平更高。一句话让在场的专家们都深有感触。

  国粮武汉科研设计院总工程师谢健说,今年参加稻米品评品鉴的产品比去年更加广泛,总样品达到251份,其中国外参赛样品45份,黑龙江省外样品54份,代表性更强,质量和品质都有提升。这说明,第一届的获奖结果激励了更多稻米生产者产出更好的大米。为什么黑龙江的大米全国知名?走遍黑龙江大米主产区的谢健认为,在黑龙江,一碗好的米饭真是“粒粒皆辛苦”。从大米种植到大米的干燥储存、加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全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稻米是最怕热的,而龙江大米大多储存在20℃到15℃以下的温度中,在加工时也力求减少对稻米的损伤。

  在本届评比中,龙江大米更是凭借优秀的颜值和出色的口感让专家们印象深刻。日本九州大学特任教授松江勇次说,他一直关注龙江大米,十年间,龙江大米的品质变化很大,无论是黏度、白度还是亮度都有很大提升。来自韩国的尹汝太、泰国的黄暹丰两位专家纷纷表示赞同。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教授褚启人介绍说,龙江大米在美国也很有名,很多家庭都会购买,自己就是龙江大米的“粉丝”。

  龙江大米凭借什么如此吸引专家们的目光呢?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说,黑龙江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借助良好的品种、良好的栽培技术、良好的自然生态,就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大米。“全世界的名牌粳稻生产分布在北纬40度到45度前后,黑龙江刚好在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黑龙江大米自然是好吃、好看、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

  谈到未来稻米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黑龙江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生产优质绿色大米。在这个基础上,黑龙江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多用黑龙江、松花江的江水,龙江水稻潜力巨大,值得期待。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潘国君说,今后水稻产业肯定要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如何在保证现有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质量,这将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作者:狄婕 孙思琪)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