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23万人扫墓 同比少两成多 花祭成主流

27.03.2016  16:53

  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哈尔滨市迎来清明前扫墓的最高峰。截至27日下午3时,哈市市属7个殡仪馆和公墓共迎来近23万6千多名祭扫群众,比去年同期减少6多万人。根据目前祭扫流量分析,今年清明祭扫人数总量将有所回落,由于市民选择错峰祭扫,双休日祭扫的市民反而比去年同期减少,各大殡仪场馆和墓区未现严重拥堵现象。

  据介绍,26、2两日,哈尔滨市迎来清明前扫墓的最高峰。全市市属7个殡仪场所共迎来23.6万祭扫群众、车辆48500多台次。和去年同期相比,祭扫人数和车辆都减少21%左右。

  据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预计,下一个祭扫高峰将出现在4月2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建议市民选择3月28日到4月1日错时错峰祭扫。

  另外,今年由于报名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增多,殡葬管理部门还将于4月3日在大连举行第17次海葬活动。

  交通井井然,祭扫亦有序

  根据民政部门预测,今年清明前后,哈尔滨将超过120万人次的祭扫人流,各祭扫场所会出现短时间的人流车流高度密集现象。为此,我市制定了清明祭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交通疏导、人员分流和火灾预防等作出部署。

  哈市公安和交警在祭扫高峰来临前就制定了相应的预警方案。一早5时30分,在哈平路殡仪馆路口,多名交警现场指挥疏导,进出车辆井然有序。哈平路主道全段禁止停车,祭扫车辆只能在哈平路辅道内侧单排停放,或选择周边哈平四道街、哈平六道街等周边街路。记者看到,哈平路辅道上已经停满了私家车,车辆大增,交通压力明显,但在交警指挥下很快有序疏通。一名执勤交警介绍,从3月19日开始至清明节,交警部门在此路段设置了近10个点位,保证前往主要路段的交通顺畅。“今天早上我们不到5时半就到岗了,道路整体比较通畅。

  在向阳山革命公墓,停车场停满了车,祭奠市民络绎不绝,一些工作人员穿梭在祭扫人群中进行疏导、指引等服务。公墓内所有路口均有工作人员和进场服务的志愿者指挥疏导。据介绍,向阳山革命公墓在清明期间,所有车辆单向通行,馆区内所有路口均设行进标识,在10多个路口关键节点上都有工作人员上岗,确保交通顺畅。当日最早5时30分就有市民错时前来祭扫,8时以后,祭扫市民越来越多,至10时左右,逐渐达到当日高峰。11时许,大量市民祭扫结束。至下午1时许,祭扫工作告一段落。

  鲜花黄丝带,文明寄哀思

  今年清明祭扫风气如何?记者注意到,得益于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引导,选择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正在逐渐赢得社会认可。

  上午,在皇山公墓的主路拐弯旁,记者看到临时搭建的工作亭里摆放着不同款式的鲜花花束,多为黄白菊花,也有红色康乃馨。不少市民经过亭子时,下车买走鲜花。为了引导市民文明祭扫,哈尔滨市属7家殡仪服务窗口单位每逢清明都会在馆区和墓区,现场增设鲜花售卖点,鼓励祭扫人以鲜花寄哀思,也方便顾不上准备鲜花的祭扫市民。“今年媒体呼吁文明祭扫,全家也改变了观念,祭扫一切从简。”家住南岗区的于先生一家一早便乘公交车抵达皇山公墓,于家往年都是按照传统方式祭扫,供品、纸钱、香、鞭炮缺一不可,今年他们仅带了一大束白菊花来祭扫先人。

  皇山公墓主任李赞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烧纸钱的市民减少了,以鲜花祭扫的市民增多了。更欣慰的是,墓区每天清理的垃圾量减少过半。目前已有八成市民采用鲜花祭扫。即使带着纸钱而来,也会放到集中焚烧区域统一焚烧,墓地环境和舒适度明显提升。

  创意传缅怀,风铃递温情

  祭奠形式不仅变得文明,也更具新意。

  扫二维码就可网上祭扫。在清明节前,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开通了“哈尔滨殡葬”微信公众号,搭建起了为市民提供祭奠服务的微平台。手机微信添加关注后,即可在功能菜单中点击进入“微祭奠”,既可以了解清明节传统习俗知识和饮食习惯,还可以选择献花、鞠躬、点烛、黄丝带等方式进行网上祭扫。记者看到,在最后微祭文界面,还可以写下对逝去亲人的想念。

  25日,记者在皇山公墓看到,100多个风铃被悬挂在墓区主干道树木上,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看着风铃转动,听着风铃回响,就好像在倾诉着我们对家人的思念。”树下墓碑旁,孙丽娟给父母献完花,还特意将墓区免费赠送的黄丝带贴到墓碑上。

  “我们努力把公墓打造成公园式的文化教育基地,希望能够多一些色彩和温情,多一些人文精神,更多的是留下对亲人的美好记忆。”皇山公墓主任李赞如此解释风铃祭祀的深意。

  巧搭平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今年,全市各区开展的社区公祭活动渐成常态。主城区在清明期间将举办近百场社区公祭,数万人参加。活动通过为亲人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召开家庭追思会、朗诵诗歌、音乐演奏等方式寄托哀思。哈尔滨市民政局殡葬事务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公祭不仅能有效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也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悼念亲人的新平台。

  有关统计表明,每年清明节前后,百万祭扫大军催生出“扫墓经济”。除鲜花、烧纸占主流外,市民祭扫时所供奉的祭祀糕点更有特色,祭祀糕点的用料和做工包装全部是按照清明祭祀的习俗制作而成,十分讲究。在向阳山革命公墓,记者采访到了祭奠父亲的曲先生一家。他告诉记者,“因为清明有寒食的习俗,祭扫时就会准备凉拌菜,还有凉着食用的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等。这款糕点叫‘子福’,当中会夹着红枣、红豆之类的杂果,因为祈望祖宗保佑后代大富大贵,因此叫做‘子福’。现在好多面食店都有售。

  另外,记者还看到,不少市民带来逝去亲人生前喜爱的鱼肉罐头、水果、糖果、啤酒和酸奶等食品,和家人平时饮食一般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