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 点亮明灯好赶路

07.08.2015  09:46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常春晖)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大学生马天而言,刚刚过去的那一个学期的专题学习,为他打开了一个认知社会的“崭新天地”。

  一门新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吸引着他的目光焦点,加深了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关注、对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理性认知,“我与国家从未如此之近,真正感到作为一名医学大学生肩头的责任。

  从今年5月开始,黑龙江省在全省15所高校,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包括马天在内的全省6.7万名青年大学生接受了这次有别于以往的“课堂集中学习”。

   【一门专题必修课:从没有“现成教材”到日臻完善的“教学体系”】

  “马老师,我们对时政不太感兴趣。

  今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思政课教师马英华在精心备课之后走到教室,准备开始自己负责的“四进四信”课程首讲:全面深化改革。课前,她简要介绍了课程内容。

  “那你们对什么感兴趣?

  “衣服,吃的,玩的……”课堂上一个女孩子随口答道。

  “你说的我也喜欢。但是,反过来想,当你大学毕业时,回头再看这四年时光,原本你就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却没能真正参与其中,你不感觉这样的青春缺点什么吗?

  上课铃声响起,马英华说完这句话便走上讲台,开始讲课。

  在全省高校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专题教学,是省委高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大学必须弄清楚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青年一代有理想,我们的国家就有前途,青年一代有担当,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开展“四进四信”,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和价值取向。

  “开展‘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这一观点得到高校领导的普遍认同。

  开设新的思政课,学生们是否感兴趣?短时间集中备课,教师们如何保证教学效果?是融入现有教材讲,还是进行专题教学讲?……为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走进校园,走进青年大学生头脑,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专题教学工作协调小组,依托7所高校,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开展讲义基础文本和专题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并从高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抽调了高水平专家学者组成专题教学指导委员会,分3个指导小组,负责讲义编写、宣讲指导、听课评课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各高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专题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题教学具体实施方案,高校党委书记亲自部署工作,为专题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这门课,确定为16个学时,1学分,纳入成绩考核;授课对象为三年级本科生和部分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今年5月中旬全省15所试点高校同步启动,9月新学期开始后在全省高校推开……

  教学体系日益健全,教学保障逐步完善。接下来的担子,需要任课教师来扛。

  “下一个讨论话题,‘我们身边的改革’。谁来说一下?”马英华话音刚落,目光一扫,看到那个之前说对课程没有兴趣的女孩子高高举起了手。

  “事实证明,只要善于启发,学生们对这门课程还是喜欢的。或者这么说吧,青年大学生具有学习科学理论的内生动力。”马英华说。

   【七个专题教学:让沉默的大多数“抬起头”“举起手”“开了口”】

  “教师在上面讲,对不了解的东西,学生们就在下面用手机查,你讲得够专业、够深刻,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不少思政课教师这样说。

  青年大学生好学多思、接受新事物快,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能否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于授课效果而言十分重要。

  “如何完成‘总书记讲话精神’从理论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进’的问题。毕竟,我们不需要呆板无趣、照本宣科的课程。”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纬说。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苏娅介绍,为丰富专题教学内容,学院为授课教师购买了300多本教学参考用书,组织授课教师撰写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和讲义,聘请省内外高校3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专家对大纲和讲义进行指导,明晰了专题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精髓,在此基础上完成讲稿和课件制作。

  “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联系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扣师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着重讲好‘中国故事’,讲透‘中国成绩’,划清重要界限,讲清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坚持贴近时代、生活和学生心灵,既讲‘宏大叙事’,也讲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进而实现入脑入心、终生受益的教育目的。”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辛宝忠说。

  如果说课堂宣讲还可以留给教师充足时间备课的话,那“讨论课”考验的就是教师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了。

  为了增强教学互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专题讨论课。思政课教师高凤清直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在上第一次讨论课时,她坐在讲台上,接受同学们轮番轰炸“提问”的场景。

  “老师,党纪、国法哪个更大?

  “老师,小康社会讲了好多年,到底指的是什么?

  ……

  据悉,为了解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向所有专题教学授课对象发放了2706份问卷。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内容,学院开展了44个小组(次)的讨论,4位校领导走进课堂,参与学习、交流,激发了思想共鸣。

  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前在课堂上“埋头”不为所动的学生们为讲课内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不少学生选择拿起手机,一页一页拍下老师的课件,转发到微信朋友圈。

  “四进四信”渐渐成为广大师生口中的热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博客、党支部微信平台、QQ群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学习活动。如今,在学生们的生活圈,讨论和学习“习大大”的讲话,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次思想洗礼:给学习生活带来新鲜空气和精神动力】

  7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进入暑期。

  大学生们陆陆续续离校。学校西侧文博楼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的思政课老师们却仍在加班,一次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实践课程正在酝酿之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大学生暑期学习“四进四信”社会实践即将拉开帷幕。

  “以前的社会实践,都是由校团委来组织。今年,我们决定与校团委合作,搞一次针对‘四进四信’的专题社会实践。”这个暑期,刘经纬将带队带领学生到鄂伦春自治旗、双鸭山矿区等地集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宣讲活动及相关调研,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传播出去,进入更多人的头脑。

  “四进四信”专题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们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些曾经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给学习生活带来了新鲜空气和精神动力,使他们看到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这个暑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凯迪热耶·阿卜力米提异常忙碌,他为自己制定了丰富的学习计划,他告诉记者:“国家政策给了家乡太多的关怀和照顾,我非常感动。学习‘四进四信’课程后,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了信心,对祖国的爱油然而生。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人民做贡献,争取更美好的生活。

  课程结束,但影响不会消退。截至目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3级中医学专业,全班30名学生已经自觉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的阳光、正能量感染着周围师生。

  “黑龙江省开展‘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研究所所长何虎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