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德加那些视觉渐失的艺术家如何继续创作?

09.09.2015  17:48

  

   荒木经惟:右眼失明后完成“左眼之恋”

  摄影师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是日本极富传奇及争议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极具情色意味。1971年他自费出版了以新婚旅行为题材的成名作《感伤的旅程》,这本写真集中所说的“私写真”,成为他的摄影宣言。而这种“私写真”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爱与故事。荒木经惟主张“让被拍摄体本身说故事”,因为被拍摄体本身本来就蕴含了故事,一定要拍出仿佛能唤醒故事感的照片,那才是一张好照片。

  荒木经惟2013年之前摄影作品

  荒木经惟2013年之前摄影作品

  荒木经惟2013年之前摄影作品

  荒木经惟2013年之前摄影作品

  2013年10月开始荒木因为视网膜动脉梗阻而近乎丧失了视力,但他却从未因此放弃对摄影创作的激情。他通过对花、植物、情景与裸体等作品的拼贴,完成了“左眼之恋”这一组双幅图像系列作品。右边的图像模糊不清甚至是被涂黑,象征着荒木永远失去的右眼中的世界。这也是荒木对自己右眼失明过程中心情变化的一种呈现。荒木说:“相片内的残影是我们曾经的世界,而现在被抛弃了,被切割了,那一刀产生了新的故事,新的线索,新的物语,新的爱情,以便我们在当中找寻。”

  荒木经惟结界Kekkai, 9 x 10.5cm,拍立得拼贴Poladroid Collage, 2010-2014

  荒木经惟结界Kekkai, 9 x 10.5cm,拍立得拼贴Poladroid Collage, 2010-2014

  荒木经惟结界Kekkai, 9 x 10.5cm,拍立得拼贴Poladroid Collage, 2010-2014

  荒木经惟结界Kekkai, 9 x 10.5cm,拍立得拼贴Poladroid Collage, 2010-2014

   莫奈:白内障之后创作巨幅睡莲

  晚年的莫奈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一生都对光有着执着的热爱。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可谓是“光的追寻者”。1899年开始,莫奈以自家庭院池塘为主题画了一系列《日本桥》的作品。晚年的莫奈以池塘、睡莲、垂柳为主体,一次次重复创作。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里,他前前后后画了大约250件睡莲作品。就花的主题而言,这些作品已经和莫奈形象地连接到了一起,就如同梵高和他的向日葵一样。

  莫奈郁金香花圃1886年

  莫奈夏天的白杨树1891年

  然而,正是因为莫奈太钟爱自然的色彩,长时间在外与太阳紫外线接触,导致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晚年几乎失明。即便这样,他还是常常戴着遮阳帽在庭院画画,画哀悼一战中倒下士兵的《垂柳》、画大幅的睡莲,一直画到了1926年去世为止。1905年初,莫奈感到看外界事物的色彩跟以往看到的不一样了,1912年,巴黎的眼科医生诊断说,他患了白内障。1914年莫奈开始画《四季睡莲》,他的视力衰退,他开始打开心灵的眼睛,专注在绝对的孤独与寂静中。这幅如今还在橘园的最后作品《四季睡莲》成为莫奈留给世界最伟大的礼物。

  关于莫奈晚期的创作,美学家蒋勋认为:“二十世纪到了第二个十年,抽象与超现实的流派都已产生,老年的莫奈最大的挑战不止是外在的世界战火,也不一定完全是自己身体的衰退,面对着新的美术潮流,莫奈也在自己的创作中试验着全新的表达方式,美术史提出莫奈晚年画作与抽象绘画的关系,正说明了拿白内障的医学报告做莫奈创作的唯一解读可能是独断的结论了”。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眼科学教授迈克尔·马默则认为莫奈前后期画作上色彩的变化是由于眼睛的关系,不认同是由于风格的转变。美国国立美术馆的专家们都赞同马默小组的研究工作。创作者的世界是迂回隐蔽的,往往不是太过单纯贫乏的科学能够一言以蔽之的铁口直言。

  莫奈日本桥1922年在视力还未恢复之前,莫奈画了大量近乎抽象的作品,如4幅吉维尼花园里的《日本桥》。

   德加:视力锐减后以雕像继续舞者主题

  德加自画像纸本油彩26×19 1857

  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一生勤奋作画,终身未婚,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大量精美的油画和粉蜡笔画作品为公众所熟知。德加的作品总是以那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乐事为题材:赛马、骑师、芭蕾舞女以及裸女。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对技法无尽的好奇,对新的表达方式的不断追求,就像一首一目了然的锦延旋律。他不像印象派画家那样透过写生以追求“光的表现”,而是注重形态和构图,因此他所有的作品都在画室中完成。德加最为有名的就是他的芭蕾舞少女系列。

  德加在露天咖啡座的女子1876年油彩画布巴黎奥塞美术馆

  在舞台上1880年粉彩画纸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德加浴盆1886年粉彩画纸巴黎奥塞美术馆

  调整舞鞋的舞者1890年粉彩炭笔画纸私人收藏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加加入国民军,后来在战争中不幸被严寒刺伤了双眼。晚年,因战争时受伤的眼睛于此时日益恶化,甚至有失明的危险,他更加狂热的画起来。对于画家来说,视力锐减可以说是他最致命的痛苦。德加开始逐渐试着用触觉来创作,以制作雕像来继续他一生的主题——芭蕾舞者系列,接着雕塑表现舞者的优美舞姿。他制作的众多蜡像中只有《14岁的小舞女》对公众展示。但也有73尊剩下来的雕塑有了青铜复制品。美国画家玛丽·卡萨特在看过这些雕塑之后写道:“我认为,他要是去当一个雕塑家,会比当画家成就更大。”

  德加蓝色的舞女约1893年

  德加粉色和色绿67×47.6纸本粉彩1894

  德加晨浴66.8×45纸本粉彩1895

  德加盥洗室里的女人59.361纸本粉彩1897

  德加色舞衣的舞者83.2×69.9纸本粉彩1902

   欧姬芙:视力衰退后转向立体雕塑创作

  乔琪亚·欧姬芙

  美国女画家乔琪亚·欧姬芙被称为美国的“毕加索”、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主要作品有《红罂粟花》《峡谷国度》等。美国邮政也曾在1927年将她的《红罂粟花》印成邮票。欧姬芙的画面意象最多的是花、骨骸、风景的局部。她画的那些花朵,有着幽暗的中心和肉体褶皱一般的花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生殖器,但欧姬芙总是否认。她说,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我画我的画,我画我的花。

  乔治亚欧姬芙《曼陀罗白花1号

  Music, Pink and Blue No. 2, 1918

  Lake George [formerly Reflection Seascape] 1922

  Cow's Skull with Calico Roses 1931

  Desert Towers, 1937

  1962年,75岁的欧姬芙因黄斑点退化症导致视力开始衰退,逐渐损失中央视力和色觉。此时欧姬芙定居在幽灵牧场的欧姬芙转向立体雕塑创作,并积极的治疗自己的眼病。1972年,欧姬芙独力完成最后一幅油画《未来》(The Beyond)。此后到1978年间则以炭笔与水彩画为主,1978年到1984年间,多以石墨画为主。

  欧姬芙《未来》(The Beyond)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
外媒盘点2015年度最佳航拍图 包括中国北京大堵车
  黄金周假期结束时,中国北京规模庞大的交通堵塞。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