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教改“新政”演变成“楼市先行”

13.06.2014  00:11

漫画:学区房(资料图)

  新华网评论员 陶 叶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教改“新政”,如小学就近入学、取消“共建生”等。这些政策意图促进教育公平,但看似堵住了“递条子”,却让“拼房子”愈演愈烈。虽然楼市整体低迷,成交量下降,但学区房却依然热度不减。

  据记者调查,在北京海淀、西城等教资源集中区域,学区房价格不降反升,在短时间内每平方米上涨四五千元,从前无人问津的老旧小区迅速变成“香饽饽”。房价的上涨,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原以为无权无势的家庭可以搭上好政策的快车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没想到却进入了另外一个“拼房子”和“拼票子”的围城中来。要负担起高价学区房,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并不轻松,这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新苦恼。

  为何每次教育公平的举措一动,相关行业总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为何出台促使教育公平的举措却造就了新一轮的“拼爹”和进一步的不公平?笔者认为,促使学区房高烧不退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迷信。为了追逐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们开始盲目追求高价学区房,认为孩子只要上了好学校,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但家长买了高价学区房,就一定能上好学校吗?有专家提醒,并不是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获得入学资格,不少地方的学区房还有落户年限要求。有家长倾其所有买了学区房,却仍要承受并不能如愿入学的风险。

  从“择校”变成“择学区房”,从拼特权,变成拼钱,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但为何这么多年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多地解决?这点相关部门应该反思,如果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区域不均衡的问题,不管出台什么样的举措,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反而会演变出更多的不公平。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要破除对好学校的迷信,一个学生要想成材,归根结底还得靠自身的努力,若是自己不努力,就是挤破头进了好学校,想要成材也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