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五个注重”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02.09.2015  11:48

  本网讯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萝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围绕打造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龙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工作目标扎实推进。

  一、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美丽乡村发展方向。美丽乡村发展的定位,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萝北县坚持采取对外邀请省内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专家实地考察帮助提出论证发展意见,对内选派美丽乡村相关负责人赴同类型先进美丽乡村学习借鉴发展经验的方式,着眼长远,凝聚智慧,提出美丽乡村发展品牌。以即将试点的朝鲜族红光村为例,在综合红光村生态环境优美,休闲经济发达,公共功能较完善等诸多要素优势上,提出打造“民族风情小镇”品牌。这不仅贴合了红光村朝鲜族风情及农耕、作坊、节庆、文化的浓厚文化特色,展现了休闲经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产业特色,突出了乡村,淡化了城市,还兼具红光小镇民族风情和乡村特色风貌、地域特点,形成了城乡联动、旅游带动、市场推动的共建共享局面。

  二、注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美丽乡村建设需坚持规划先行。萝北县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注重与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相对接,编制完成本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一个规划系统引领建设,做到了“多规合一”。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开展村屯规划编制,重点突出强化20个重点村和43个一般村的规划引导,全力规划和打造了“中俄文化游”、“清金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农业观光游”和“环保湿地游”五条精品观光带,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村庄,江红村的“北国渔村”、名山村的“农业观光村”、红光、黎明村的“民族风情村”、太平沟村的“休闲度假村”、苇场村的“湿地生态村”等一批特色村蓬勃发展。名山镇和其他6个乡镇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

  三、注重政府引导,凝聚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合力。政府引导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坚持政府投入、招商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结对共建、归口实施。三年来共完成涉农建设项目56个,投入资金1.47亿元。二是注重财政引领。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不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核和奖励力度,三年来年县级财政安排1900万元村级事业发展资金,在积极开展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推进“一事一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带作用,带动各类投资2.3亿元,其中农户投入3200万元。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拉练评比活动,从农业发展金中列出200万元,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成效显著的村屯予以重奖,进一步调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三是激发基层活力。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包户包保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位置,设定醒目包保标牌,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在农村环境卫生考核中广泛推行村委会日查、包村领导周查、乡镇月查,县部门半年考核的“三查一考核”制度。按照评比细则逐项对标,并结合日常检查情况确定等次,考核结果经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兑现“以奖代补”资金。通过以上举措,充分调动村干部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四、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村域经济。产业支撑是村屯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村屯就可能“空壳化”。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一是农村工业集聚提升。依托优势工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团结镇工农兵村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吸收56名党员和群众入股,集资435万元组建了群力塑料编织袋厂,年加工塑料编织袋能力1500万条,除供应县内企业外,产品还远销俄罗斯,年创产值近千万元,实现利润50余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就业60余人。该厂每年出资5万元为村内购置砂石、垃圾箱、硬质边沟等,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规模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20家,“三品”标识达到87个,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快速壮大,国家级水稻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35万亩。“顺天福参米”、“渔米河”、“兴龙峡”、“降雪儿”、“界江”、“松花江超级小粒王”等本土原生态品牌,成为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安全生态的知名品牌。企业在不断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年来为凤翔镇曙光村、团结镇勤俭村共出资50余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了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休闲产业带动明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要求,积极引导农户保护景区和利用旅游资源,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农户增收。首先,大力开展名山、太平沟、嘟噜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强化旅游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收入。太平沟乡太平沟村、东明乡红光村、名山镇江红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效益农业,涉足农家乐乡村游,迎合都市人亲近自然和休闲娱乐的消费心理,拓宽了增收渠道。

  五、注重长效机制,放大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效应。长效机制建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在制度建立方面,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纳入乡镇重点工作目标,通过乡(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等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常态性工作。在人员配备方面,采取由县财政“以奖代投”、乡村自筹等办法,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聘用1-2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村屯环境卫生的日常管护保洁。在固定场所方面,各村屯设立了集中的垃圾堆放场、柴草堆放场、粪肥堆放场、取土场和粮食晾晒场,逐步完善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在环境整治方面,紧紧围绕“六美”要求,推进“六改”工程,治理“五乱”现象,开展“四化”工作。每年组织开展由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团员、妇女代表及专职保洁员组成的不低于2次的环境卫生整治大会战,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