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营销模式 拓展市场渠道全省“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15.08.2016  22:06
  本网讯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以“互联网+农业”高标准营销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众筹”、“点对点订制”等新型农产品经销模式,加快推动了示范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并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目前,在1170个高标准营销示范基地中,已有161个基地采取了新型营销模式,实现销售额达18.4亿。

  新型营销模式主要指互联网众筹、集团和个人等点对点订制营销、网上专卖营销等形式。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众筹具有提前回笼资金投入再生产、收益较高、宣传效果好等明显的优势。目前,161个基地采取的新型经销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众筹营销模式。23个基地以互联网众筹的形式销售产品,销售额0.9亿元。其中,产品众筹11个,销售额0.3亿元,土地众筹12个,销售额0.6亿元。二是订制营销模式。65个基地采取点对点私人(集团)订制的方式销售,销售产品107个,销售额9.5亿元。三是网上专卖营销模式。115个基地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微信、QQ等开展互联网销售,销售产品179个,销售额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省共有161个基地采取新型营销模式,销售产品309个,销售额18.4亿元,其中大米108个,销售额9亿元,果蔬45个,销售额2.6亿元,杂粮杂豆58个,销售额2.8亿元,食用菌产品28个,销售额1亿元,其他产品70个,销售额3亿元。

  一、从省级来看,用典型引导推动新型经营模式。省农委、省政府新闻办和绥化市政府共同策划推出“我在黑龙江有亩田”众筹活动。众筹活动于5月26日在京东上线,以“寒地黑土”作为产品整体品牌,以18个地块、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大豆和杂粮基地及产品为众筹对象,众筹目标50万元,众筹时间为一个月。到6月25日,众筹资金69万元,圆满完成了第一轮众筹目标。这次众筹活动是推动“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有益尝试和具体举措,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依托互联网众筹销售农产品的新模式。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在黑龙江有亩田”已成为我省“互联网+农业”营销示范的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全省发展,吸引了许多的市、县参与到众筹项目中。海伦市推出了“我在硒都有亩田”活动,以10元/平方米的价格进行土地众筹。农垦系统也正酝酿推出“我在垦区有亩田”众筹活动。

  二、从市县来看,各地积极为基地搭建多种平台。全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整合资源,构筑平台,帮助企业和基地实现互联网营销。一是借助大型电商销售。积极引导企业和基地在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大型知名网店设立店铺,开展线上销售。肇源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聚土地”项目,推荐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参与,鲶鱼沟碱地香米成为聚划算首页推荐产品,3天时间实现2亿曝光,20万次点击,预售土地436亩,销售额达到260万元。二是自建平台销售。以市、县政府为主体,建立自有电商平台,实行网上专卖营销,并且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自建网上营销店铺和微商平台,拓展农产品自销渠道。绥棱县投入150万元,建立了25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区,免费为电商提供办公场所、电脑、库房等工作条件,目前已入驻电商50家,实现交易额2000多万元。三是为订制营销牵线搭桥。各地政府部门积极整合省外商会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千方百计地推介、销售农产品。庆安县政府帮助鸿基米业与福建商会对接,以2万元/亩的价格订制570亩水田,实行点对点订制生产。

  三、从基地和企业来看,做好互联网营销基础工作。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企业和基地借助“互联网+”,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新型营销模式。一是加强基地物联网建设。目前,161个基地基本实现了浸种催芽、育秧灌溉、墒情监测、病虫害诊断等主要环节智能化,一些基地建设了农田作业视频监控系统,将生产过程的视频信号传送到互联网销售终端,使消费者能够实时查看基地生产作业和作物生长情况,解决了关于产品种植信用的实质性问题。龙蛙农业公司聘请专业监管公司建设了可追溯智慧农业监管指挥中心,使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众筹土地3500亩,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二是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基地都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进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做到产地环境有监测、投入品使用有记录、技术操作有规程、产品质量有检验、产品上市有标识、质量安全有追溯。三是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每个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基地都提炼自身特点和优势,深入挖掘人文故事,提升宣传效果,吸引众筹者眼球。面向广大消费者宣传众筹基地环境、产品和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增强了社会众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