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大蔺志虹:“陀螺人生 没有减少生活的美好”

11.12.2014  17:02

蔺志虹和补习班的孩子们图片由本人提供

  三年前,她怀揣全家3000元积蓄,从山西晋中的农村老家来到东北林业大学求学,报道后兜里只剩下400元伙食费。三年间,她在学习之余做了多份兼职,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将攒的5万元钱拿来贴补家用、供姐姐和自己上大学。大四上学期,她以连续三年排名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北大读研究生。她,就是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蔺志虹。10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这个柔弱坚强的22岁小姑娘,听她讲述自己“人生蜕变”的过程。

        怀揣3000元入学最后只剩400元伙食费

  1992年出生的蔺志虹生长在山西晋中的农村,家里五口人,除爸爸和妈妈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蔺志虹的父亲是泥瓦工,为供孩子上学,每天都要搬砖、和泥,繁重的体力劳动给他留下了严重的病痛。为贴补家用,蔺志虹的母亲养了家畜,“白天她上山割草,晚上去村里的饭店要泔水,有时为多采几片新鲜叶子还要爬树,身上总被划伤。”然而尽管生活艰辛而拮据,蔺志虹的父母却坚持用微薄的收入供三兄妹读书,他们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2011年,蔺志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国贸一班,这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交完学杂费、买完被褥后,父母尽力筹措的3000元就剩400多元了。当其他新生为步入大学而感到兴奋时,蔺志虹却在想下个月的生活费怎么解决。

        边学习边打数份工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

  为解决生活费问题,蔺志虹放弃了休闲娱乐时间,把全部课余时间用在勤工俭学上。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做家教、发传单……大一下学期,老师帮蔺志虹在学校的超市找到一份理货员工作,“工资一小时6元钱,一个月的工资足够支付我的伙食费了。”蔺志虹说。兼职越来越多,蔺志虹都没时间吃饭和睡觉了。为了不耽误功课,她每天熄灯后就会搬凳子到楼道学习,凌晨两三点才睡,早上六点起床,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蔺志虹的成绩名列专业第一,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此后的学习中,她连续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及五次校一等奖学金。

  三年间攒5万元全都拿来上学和贴补家用

  三年来,蔺志虹平均每个学期都会同时兼职两至三份工作。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每分钟都像陀螺一样急速旋转。然而生活的辛苦并没有击倒这个娇小柔弱的女孩,“我上大一下学期时同时做三份工,当超市理货员、当家教、发传单,平均每月挣500元。大二上学期兼职四份工作,每月收入700元。大三时平均每月收入2000元,三年下来赚了2万多。”另外,蔺志虹共获得三万元左右的奖学金。但她告诉记者,即便有钱了,她吃饭都会挑最便宜的菜吃,而且几乎不逛街。“从上大学到现在,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兼职赚的钱都贴补给父母和在山西上大学的姐姐了,一年差不多有6000元,而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主要靠奖学金。”

  对自己节俭,对同学们却很大方,每次发工资和奖学金后,她都会请大家吃好吃的,和大家分享她的喜悦。

  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读北大研究生

  大四上学期,蔺志虹在保研推免中同时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录取,经过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然而,研究生阶段昂贵的学费成了蔺志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必须提前挣钱,也为了积攒工作经验。”10日,当记者电话联系到蔺志虹时,她正在北京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习。两个月来,蔺志虹在北京租了个550元/月的床位,找了份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房间里一共住了18个人,很挤,也很乱。而且到公司坐公交车得50分钟,我每天很早就要起床。”蔺志虹说,姐姐现在也在读研究生,她也在挣钱,希望凑足学费。“我很庆幸上天给了我这样的家庭,尽管不富裕,但一家人却很幸福。”(记者 朱莉)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