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自掘的坟墓

29.08.2015  12:29

  【出镜】记者 马迪

  我身边就是虎头要塞遗址的入口。这个要塞是二战时期日军为了长期占领中国,同时秘密袭击苏联而修筑的军事边境要塞。据介绍,虎头要塞地下军事规模庞大、设施复杂,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去看一看。

  【出镜】记者 马迪

  一走进要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阴冷潮湿。现在室外的温度能达到零上30度,但是要塞里面却只有零上5度左右,我现在穿了外套,但依然感觉到寒气逼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要塞内部是非常潮湿,湿滑的路面,而且墙壁四周都结满了水珠。

  【解说】在这个阴森的地下工事内,不仅设有士兵宿舍、会议室、弹药库、发电站、浴室、厨房、医务室等各种设施,还有密布的巷道通向要塞分布于各处的碉堡和炮口。

  虎头要塞始建于1934年,1945年前还在陆续修建。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的丘陵中,与俄罗斯伊曼市隔乌苏里江相望,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达30公里。登上虎头要塞遗址的山顶,萨里斯基军事区、西伯利亚铁路、伊曼铁桥等当年苏联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一览无余,由此可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据介绍,在修筑虎头要塞期间,无数中国劳工遭到日军残酷的奴役和杀害。专家指出,由于当时修筑虎头要塞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究竟有多少中国劳工被强制从事修筑虎头要塞,又有多少被折磨至死或被枪杀,准确数字已难于统计,虎头要塞可以说是用中国劳工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

  【同期】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副馆长 李红

  (要塞)主体完工了之后,(劳工)他们全部集中在洼地里,(日军)用酒欺骗劳工说犒劳他们,最后全部枪杀。枪杀后,日本人立即把洼地填平了。所以之后我们在一些山体里面都能挖出来累累白骨。

  【解说】虎头要塞的地下工事曾经容纳兵力12000人,重要部位的水泥覆盖厚度为3米,可抵御口径30厘米以上重炮的轰击和1吨炸弹的爆破。然而日本侵略者费尽心机修筑的要塞,最后却成为了他们自掘的“坟墓”。

  随着苏联红军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包括虎头要塞在内的日军“东方马其诺防线”,与马其诺防线一样,在战争中并未发挥多大作用,反而是画地为牢,被迂回攻破。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向虎头要塞展开猛烈炮击,机群轮番轰炸随后坦克集群出击,红军战士紧随其后。1945年8月15日,日军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但他们认为是骗局,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激战至26日,苏军终于攻克了虎头要塞,但1000余名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出镜】记者 马迪

  在曾经虎头要塞的激战中,许多苏军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在要塞的墙壁上,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密集的弹孔,也能够想象当年苏军和日军激烈交战的情形。

  【解说】据介绍,1400名日军及数百名收容在要塞内的日本守备队家属和开拓团成员除53人逃生外,都成了这场战争的殉葬品。虎头要塞可以埋葬日本侵略者,却埋葬不了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同期】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副馆长 李红

  虎头要塞遗址是日本侵华和企图进攻苏联的历史见证,是中日俄三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是一个实物教材。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纪念逝者,呼唤和平,让这场战争的警示与启迪作用发挥下去。

  【解说】为纪念在战争中殉难的人民和牺牲的反法西斯将士,铭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段历史,昭示和平,虎林市政府如今在虎头要塞遗址修建了“二战终结地纪念园”,不少当年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苏联老兵或他们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祭奠长眠于此的英雄们。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虎林文物管理部门对虎头要塞遗址进行了再次挖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该要塞遗址进行的第4次挖掘。此次挖掘新发现一处日军地下工事,并找到不少侵华日军遗留的武器装备。这些新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研究虎头要塞以及日本侵华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新华社记者 何山 、马迪黑龙江虎林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