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核心要义 推动龙江解放思想振兴发展

03.06.2016  14:45

我省社科理论界学习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6月1日,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1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黑龙江发展实际,分别从转方式调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现代农业发展、“龙江丝路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风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才建设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我们摘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与读者共享。

扎扎实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朱宇

  现代政府过程表明,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因此,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对我省做好民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黑龙江历史包袱沉重,民生欠账较多,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民生,使广大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责任,像抓发展一样扎扎实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到长远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一级抓一级、年年有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朴实亲切、含义深刻,温暖了3800万龙江人民的心。

   一、关注民生:要求我们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发力。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发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民生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此种意义上讲,近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其实就是党和政府不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民生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涉及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且涉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涉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等。对此,我们应在实践中加以正确把握和处理。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往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而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中,有一些是眼前利益,有一些则是长远利益;在最直接的利益中,有的是现实的、能够满足的,有的是暂时满足不了、需要不断创造条件才能做到的。在认识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应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精心测算,全面地、辩证地加以分析。目前,我省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制药监管、安全生产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呼声比较集中,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也不少。这就决定了必须把解决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重视民生:要求我们尽力而为,托住底线,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高度聚焦。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因时、因地不同,而且还会因人而异。比如,城乡居民、少数民族群众、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立足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利益问题,确定哪些是本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奠定基础。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分重要,如果不注意平衡社会各方面利益,采取举措兼顾公平,各方获得感增加,也可能引起部分人不满意。就我省目前情况而言,要抓好稳定就业,在促进发展中,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改制重组和转型重组,转制企业安置人员再就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稳定就业,稳定职工收入,鼓励多渠道、多方式就业。要协调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农业转移劳动就业关系,努力让各方面就业人口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三、保障民生:要求我们量力而行,锲而不舍往前走,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年有进步。 民生保障,社会福利的供给水平要与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量力而行。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和福利持续刚性增长之间的张力和矛盾。经济增长有快有慢,而福利待遇水平上去了就很难降下来。应汲取一些国家社会福利过度膨胀、难以兑现的教训,避免落入债台高筑、财政危机、失信于民的陷阱。古人云,“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深刻理解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从我省实际和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年办好一批群众最期盼的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

   四、改善民生:要求我们再接再厉,真心实意雪中送炭抓底线,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件件有落实。民 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由此不难看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民生工作方面的重要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其最大特点在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保基本面和“雪中送炭”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深刻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既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