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公众学习如何“见义智为”

18.11.2015  17:46

  “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行为,在武汉将不再被鼓励。记者15日从武汉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武汉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倡导“见义智为”,呼唤有勇,更赞赏有谋。(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从倡导见义勇为到倡导见义智为,摒弃越壮烈越英雄、越英雄越好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英雄”并不是一定要以流血为代价,凭借“”也是能够成为“英雄”的,也能够获得奖励和表彰。

  在现实生活中,不顾自身安危的见义勇为,总是令人担忧的。有人掉下河了,不会游泳的人也下去施救,结果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见义勇为我们并不会提倡,因为多数情况下是做无谓的“牺牲”;有人失足掉入了一口废弃多时的枯井,先后有6人接力赛似的奋勇跳下去救人,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再上来。之前没有人想到报警,没有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同样是悲壮的见义勇为,如果能够“智为”,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智为”救人的事其实也不少。比如一位老太太发现有人正在小区盗窃,她一个人无力对付,就私下报警,并帮助指认,这是见义智为,也是见义勇为行为;两年前,武汉市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路上发现抢劫,因当时势单力孤,他没有选择蛮干,而是悄悄跟踪,后趁犯罪分子放松警惕在餐馆就餐时,与赶来的同行一道将其制伏。这同样是见义智为。这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后来被认定为见义勇为,这个群体也获得市见义勇为群体荣誉。

  “见义智为”是一门技术活,这门“技术”也需要我们人人掌握。但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是很难胜任的。“见义智为”可以从学校学,可以得到免费培训,也可以从媒体的宣传中获得。倡导见义智为并不是不救人,而是如何更好地救人。当我们面对迫在眉睫的暴力危险时,需要充满智慧的挺身而出,而非挺身犯险。打电话报警,见义智为,这是我们所倡导的“见义勇为”。

编辑:陈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