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创建60年硕果累累 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08.06.2016  19:03

哈工大报讯(刘培香/文 冯健 黄聪/图)6月4日至5日,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研讨会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共聚一堂,为建设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献计献策,共谋发展。相关活动面向一校三区进行了现场直播。

副校长郭斌在致辞中说,在我校即将迎来96岁生日之时,计算机专业也迎来了甲子之年。自1956年创立至今,我校计算机专业与祖国的建设、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和著名的计算机专家,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一段辉煌岁月。计算机专业的成长是我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立足航天、服务国防,扎根龙江、争创一流”的历史缩影和生动写照。面向计算机学科未来发展建设的需求,面向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计算机学科发展也将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普适化”的特征,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将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这对未来承担人才培养的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希望广大计算机人以崇高的使命、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凝聚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的力量,一起投入到这一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事业中。

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系党委书记孙茂松代表兄弟院校致辞。他说,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一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应运而生。60年来,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始终秉承清晰的学科定位,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个重大项目取得一流科研成果,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并沉淀了哈工大计算机人独有的文化和精神,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他希望哈工大计算机专业与兄弟院校计算机专业共同携手,为把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得更好贡献力量。

计算机学院院长王亚东作了《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报告,全面回顾了计算机专业的60年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两个计算机专业之一,我校计算机专业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第一批多孔磁芯及超小型磁芯,中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学科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点,计算机应用学科成为我国首批“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2015年,计算机学科与技术学科跻身ESI全球第76名。当前,计算机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人机交互、中文信息处理、服务计算与软件工程研究,面向航天的容错计算技术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海量数据计算、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已形成显著优势与特色,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学院每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每年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超过150篇。2001年以来,学院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0余项。60年里,计算机专业已培养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1.4万余名,培养出王天然、方滨兴、高文、怀进鹏4位院士,陈熙霖、吴枫、黄庆明、曹珍富、张民、季向阳6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大鹏、徐雷等5位IEEE 会士以及国家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及系主任、大型跨国公司研究所负责人等一大批教育界、科技界、管理界、产业界知名校友。目前计算机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创新团队,3位共享院士、4位“千人计划”专家、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位“863”计划专家,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3位省级教学名师。王亚东还从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两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校友、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周万雷校友、中科院教授陈熙霖校友、苏州大学教授张民校友分别作了《大搜索成就大数据的价值》《引领认知时代的创新》《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等学术报告。来自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兄弟院校代表,IBM、微软、网易、甲骨文等企业代表和计算机学院校友、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论坛中,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宏伟介绍了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特色与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培养方案修订思路。来自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航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任子行、工大软件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校友,围绕大类培养背景下如何调整实习实训的内容设置与时间安排、如何让企业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如何借鉴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等热点问题畅所欲言、交流研讨,共商创新人才培养。与会嘉宾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应结合企业的优势技术方向请专家来校授课,从企业的前沿课题、应用项目中凝练实验课程作业、科技创新项目,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培养方案与授课内容的完善改进,参与学生业务指导、考核、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等,以提升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学院还为与会专家颁发了人才培养咨询专家和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的聘书,聘请校外专家常态化参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拓展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60周年座谈会上,副校长徐晓飞,学校老领导李生、强文义、崔国兰,计算机专业创始人之一吴忠明等老校友、年轻校友,一校三区计算机学科教师代表,共同回忆计算机专业创立6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缅怀为专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陈光熙、李仲荣等老一辈计算机人,展望计算机学科未来的发展。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们再次相逢,握手拥抱,共忆往昔,共叙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大屏幕上出现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下棋计算机的照片时,在座的老校友们认出当年的自己,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会新老计算机人认为,这60年是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60年,是爱国奉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学科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探索进取的60年,是一代代计算机人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培养创新型青年才俊和一流人才的60年,是哈工大办学传统与光熙精神不断传承的60年。创业难,守业更难,哈工大计算机人在为专业取得的成绩感到鼓舞和振奋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未来更加任重道远,要继续传承光熙精神,谋划学科方向,凝心聚力,找准突破点,超前谋划布局,重视青年师资,做好人才培养,共同谱写哈工大计算机专业、中国计算机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研讨会期间,王亚东教授为专业创始人吴忠明教授颁发甲子计算“终身成就奖”,为来校作报告的杰出校友颁发纪念牌。李生教授、景晓军校友为13名本科生颁发任子行新生奖学金。

研讨会现场   

副校长郭斌致辞

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系党委书记孙茂松代表兄弟院校致辞

   

   

与会专家学者作报告   

为杰出校友颁发纪念牌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论坛

专业建立60周年座谈会

   

王亚东院长为吴忠明教授颁发终身成就奖

李生教授、景晓军校友为学生颁发任子行新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