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90”后大学生帮扶农民工子女 让友善之花发芽

30.10.2014  14:17

黑龙江新闻网( http://hlj.hljnews.cn/system/2014/10/28/010166728.shtml )2014-10-28报道:

王树良和郝雨正在给孩子辅导

 

 

 

  文/摄 记者 闫一菲

  他们是七个普通的“九零后”大学生,在安排好自己校园学习生活的同时,坚持利用闲暇时间帮扶一群农民工子女,用友善和爱心来对待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孩子,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并在这些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用热情和知识去感染和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提升了自我。

   偶遇捡垃圾孩子自组小分队帮扶

   去年7月的某天中午,哈工大材料学院2012级焊接班学生王树良和吴潮潮在校园附近闲逛时看到了这样一幅奇怪的景象:“几个十几岁的小孩随着大人们翻垃圾,收废物”,“他们是谁?为什么不上学?”看着烈日下几个小孩黑黑瘦瘦的小脸和头上的汗水,王树良和吴潮潮决定去问清楚。原来,这些孩子住在附近被称为“垃圾山”的地方,“因为那一小片是‘棚户区’,房子老旧,大多被低价租给外地来的收废品的务工人员,废旧物品到处是,所以就被很多人称为‘垃圾山’。”王树良和吴潮潮得知,这些孩子是因为放假没人看就被家长带到“工作现场”,两人决定为这些“祖国的花朵”做点事情。

  “如果一直跟着收废品,这些孩子慢慢也就被耽误了,难道以后跟他们父母一样在这跟垃圾废品打一辈子交道么!”王树良和吴潮潮想到,利用暑假对这些孩子进行义务辅导。“我们想把孩子组织在一起,陪他们做作业和娱乐休闲,答疑解惑,传递科学观念。”他俩的想法迅速得到班里其他五位同学的响应。经过一个假期的实践后,他们收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假期结束后,这个帮扶小组继续在发挥作用。

  在小组中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这些孩子们的“小老师”, “我们每周至少3次到结对子的孩子家里,辅导他们的功课,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王树良告诉记者,“白天我们和孩子们都上课没有时间,所以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基本在6点半到9点之间。”

  10月21日是“七人小分队”惯例的活动时间,晚上6点,记者随着王树良等人从哈工大出发,经过20分钟左右的路程,来到位于文昌桥附近一片“棚户区”——低矮简陋的小平房坑洼不平的道路和两旁杂乱的置物,让这个冬日的黑夜平添几分寒意。他们对附近10多户人家的20余个孩子进行帮扶,住的近的几个孩子成一个“点儿”,1到2名老师负责“点儿”上的学生。郝雨和王树良负责的“点儿”是一户姓高的家庭,高雪、薇薇和嘉怡三个初中女生是他们的学生,他们进屋之前,三个小孩已经端正的围坐在一起,拿出课本和作业习题在学习,看到王树良和郝雨进屋,小姑娘们都很高兴,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一次义务辅导就在这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正式开始了。

   被“脏乱差”环境吓到差点打了退堂鼓

  “上次讲的方程式还记不记得了……”给高雪讲解习题的同时,细心的郝雨发现嘉怡的握笔姿势不对,就给她示范了正确的拿笔姿势。看着郝雨现在颇有经验的模样,谁能想到她一个地道哈尔滨城市女孩第一次来的时候,被这里“脏乱差”的环境吓到,差点打了退堂鼓。

  没有轻言放弃,完全是因为被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所打动,“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她说:“这些孩子都特别可爱,求知欲很强,但很多孩子基础都很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感觉他们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学习主动性增强,我特别有成就感,也很欣慰。”除此之外,她也从这些孩子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觉这里跟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通过跟这些孩子接触,我也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磨练了性格,有了成长和提升。”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自然的事情,他们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就来了,我们要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友善的力量。”吴潮潮是一个福建的“农村娃”,对这些孩子就更多了一份亲近,“其实,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学习意识比较差,觉得学习没有用,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更加耐心地疏导,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多亏有了他们教孩子懂事了不少

  讲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屋主陶大姐还特意给两位“老师”送来了茶水,“这些学生太不容易了,他们自己本身都还岁数不大,每次来都很辛苦,孩子多亏了有他们教,懂事了不少。”陶大姐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虽很重视子女教育,但自己老是力不从心,“我们两口子都没啥文化,文化课不懂不说,平时教育也是笨方法,孩子不愿意听,多亏这些‘小老师’,不光讲课本,还管束性格,办法好,孩子愿意听他们的。”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出良好的品格,除了平时功课辅导外,王树良他们还采取多种手段对这些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给他们讲故事,讲外面的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和价值观,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善意和温暖。”在得知这些孩子由于家里条件或者父母忙,很多来哈尔滨多年都没有到市区去走走看看,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王树良他们打算带孩子们出游,“想带他们去博物馆、科技馆之类的地方看看,然后去游乐场玩玩,让他们长长见识,给他们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懂得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只要通过长期辛勤汗水的浇灌,这颗种子必将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

  在王树良和吴潮潮等人的带领和感染下,哈工大已经有很多学子陆续参与到帮扶农民工子女的活动中。吴潮潮告诉记者:“这周围的路年久失修,之前下雨的时候,特别泥泞,我们班的学生还过来帮着垫砖铺路,方便附近居民出行,而且每逢节日,也会给帮扶家庭送来节日物品,还有团体组织过捐衣捐物活动。”除了哈工大,就连距离较远的其他学校,也有学生闻讯而来帮助这边的孩子。21日当天晚上,记者就看到了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王慧娟,她基本上每周也会来三次左右,而且因为距离相对远,她常常都要睡在帮扶家庭,她说:“只要还在哈尔滨一天,我一定坚持来,这样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编辑:花俊夫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