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先成人再成功

01.04.2016  14:40

我省各地小学校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

哈尔滨市兴华小学传承古琴文化涵育少年君子。图片由哈尔滨市兴华小学提供

  黑龙江日报记者韩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学校育人,德育为魂。多年来,我省各地小学校拓宽学生德育工作渠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积极为孩子们的成长道路铺设思想道德的基石。

  感恩教育催生奋进力量

  “有段时间小旭的妈妈总向我抱怨,女儿在家作业也不肯做,她多次说教,可小旭总是跟她顶嘴,还是不肯做作业,她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可都没有用。我也曾找到小旭个别谈过,她对我说,‘我最爱王老师了,因为您关心我,而妈妈不关心我,还常常骂我,不和我好好地讲话。’”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二年级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她曾在家访时了解到,在她的班级里,像小旭这样与家长“顶牛”的孩子不占少数。

  “‘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我要通过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真情体验,让她们感悟亲情,学会感恩。”王老师说,哪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教育方法上有所欠缺,这学期的德育课正好有一篇文章《我的生日》,当孩子们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是哪天生日时,我就和她们说:“你知道吗?你的生日也是你妈妈的难日啊!妈妈为了生你,吃了多少苦啊!今天你回家后问问妈妈,好吗?”同时,我也给每个孩子的妈妈布置了一个作业: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孩子,自己十月怀胎的辛劳,分娩时的痛苦和养育孩子的艰辛。我还利用了几个晨课,把全班学生母亲的信深情地朗读了一遍,我发现孩子们的眼里有泪花在闪动。“你们要不要感谢妈妈啊?”,“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啊,我们要学会感恩,那用什么来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呢?”于是孩子们你一句我一语地道出了在日常行为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刻苦学习、让父母少操心等。课后我专门找到小旭,把她妈妈的信递到她的手里,她认识到自己以前对妈妈的态度是不对的,诚恳地表示,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在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从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就在班级里进行自我推荐和师生考核争当“星级少年”,即孝敬父母星、尊敬师长星、友爱同学星等。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许多小学校都纷纷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现代独生子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尽孝、学会为人、学会处事。此外,一些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力求把行为规范与人性的自觉自然融合一起,让孩子们体会到置身于规范中的幸福感。同时,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的整合,倡导大德育、全员德育的理念。

  学校与家庭携手创新德育教学

  去年12月31日上午,哈尔滨市兴华小学一年级一班任老师邀请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包饺子。几位热心的家长刚一走进教室门口,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起来,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欣喜和期待。上课铃声一响,原本热闹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都端正地坐在位子上。

  开始学习包饺子啦!家长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把饺子从最基础的面粉到成品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接下来的动手环节,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了,个个摩拳擦掌,想要亲自试一试。轮到的孩子们有序上来,没轮到的耐心等待。家长挨个指导孩子们包饺子,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这边的妈妈在指导包饺子,那边的妈妈已经把包好的饺子下锅啦!当第一锅饺子出锅时,教室里瞬间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气,孩子们围拢在一起,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兴华小学校长徐鹏向记者介绍说,学校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围绕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创新德育活动,以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基点,使德育工作深入人心,有力引导孩子们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徐鹏校长欣慰地告诉记者,每逢节日,学校邀请家长们走进班集体中,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包饺子、演节目、做游戏,家校携手,其乐融融。同时,各班的老师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创新德育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促进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课外体验感悟精彩生活

  鸡西市东风小学近日的一堂德育课是在鸡西市消防队进行的。面对消防队员们的精彩演练和生动讲解,孩子们十分兴奋,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将消防队员讲解的消防常识和遇到火情时的自救知识记在了心里。

  “学生并不缺乏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身体力行的尝试和实际情景的体验。”东风小学校长李东升告诉记者,实践证明,关上门上德育课是不可行的,学校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眼界和阅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增加学生的行动力,鸡西市的一些学校还大胆尝试新方法,开办了一个集菜地、果园、鱼塘、温室于一体的学生体验教育基地。每年老师与学生都要走进田园,一起翻地、起垄、播种,并按照不同农时,种玉米、土豆、茄子、西红柿、向日葵等农作物。春种秋收,每次劳动结束后,学校都组织师生写日记、写感想,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活中的艰辛与快乐。

  德育工作不同于教学辅导,没有大纲试题,更不能千篇一律。为此,我省一些小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形式,充实内容。记者在哈尔滨市铁岭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多年来,该校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坚持带领学生们走出去,走进精彩纷呈的社会课堂。“学生参与的每一项德育课程活动,学校不但关注事前的精心设计、认真筹备,确保实施过程中呈现精彩和震撼的效果,更注重后续深入人心的拓展和延伸,达成教育目标。”铁岭小学校长吴延秋介绍说,在每一次参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活动后,我们都提倡学生乃至家长以各种形式表达活动带给自己的成长,还可以向校刊投稿写出自己的收获,说说内心的感受或写下日记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里,带给班级更多同学新鲜的感悟。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