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乐回归“诗、乐、舞”融合的本真

27.11.2015  15:05

  

   (1)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演出现场。新华网图片任珑摄

  新华网上海11月25日专电(记者许晓青、周文其)经典民乐曲目《春江花月夜》的音符在空中荡漾,舞台上亮起虚拟的江南亭台水榭。吹着洞箫的书生和手扶琵琶的倩女用手中的乐器互诉衷肠,四季的“风霜雨雪”“草木枯荣”都难以阻止这琴箫和鸣……

  经历1年多时间打磨,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演出《又见国乐》24日晚首次来到上海演出,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

  这是继《印象·国乐》后,中央民族乐团再度推出新颖的“跨界”大型主题演出。由导演王潮歌担任总编导,在青年作曲家姜莹的创作编排下,《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古今民乐经典逐一亮相。整场演出不仅重塑经典,还通过民乐演奏家们的独白、歌唱及肢体表演,呈现中国传统民乐之美。

  “原汁原味和创新并不矛盾,中央民族乐团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经典、重塑经典,‘破旧立新’使不得,在民族音乐的神圣殿堂里,我们想要‘修旧如旧’,让民乐回归中国古代‘诗、乐、舞’融合的艺术本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又见国乐》总策划席强说。

  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改编,担纲演出的琵琶演奏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吴玉霞解读,与《印象·国乐》中展示唐代五弦琵琶和千年古谱不同,这一次《又见国乐》是要把观众带入品读经典的意境中。她说:“除了保留《春江花月夜》原曲的古朴典雅和诗情画意,还融入了心灵对话、人生意味,表现出一种凄美的情景交融,给观众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原题诗中曾有催人泪下的经典词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而听完《又见国乐》中的最新版本演奏,也有不少观众坦言,为《春江花月夜》不禁落泪。

  这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融合,在《又见国乐》演出中比比皆是。在虚拟的“丝绸之路”画境中,阮琴演奏家冯满天仿佛化身唐代诗人王维,他一边弹奏《阳关三叠》,一边吟出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并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表达古人在丝路上的所思所想。

  演出渐入高潮时,两位琵琶演奏家与两位锣鼓演奏家,摆开古典阵列,共同演绎重新编排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他们一方扮演刘邦,另一方扮演项羽,在声、光、电的‘对峙’中,琵琶武曲所特有的力与美,在一瞬间变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作曲家姜莹说。

  据姜莹回忆,在导演王潮歌的启发下,她开始尝试对经典名曲进行“修旧如旧”,在1年时间里,探索了对《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经典的重新诠释。

  “改编,不是篡改,而是要尊重先人的传统,这与一些流行乐队‘让二胡演奏者站起来’的做法,有极大区别,我们不是追赶流行,而是向经典致敬。”这位青年作曲家的眼中荡漾着执着与自信。

  自今年7月在北京首演后,《又见国乐》已在国内10座城市演出了30多场,几乎场场满座。在结束上海站的4场演出后,今年12月中央民族乐团将携《印象·国乐》《又见国乐》《泱泱国风》等赴美国首都华盛顿、纽约演出。

  高山流水“问”知音。席强告诉记者,《又见国乐》等这类有别于一般大乐队协奏的民乐表演新形式,正在被更多观众所接受,开始抛砖引玉激发国内民乐同行的创作灵感。“不仅演奏人员们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观众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也开始一步步回归。这对每个坚守在民族音乐领域的音乐人而言,都是一种欣慰和自豪。”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