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训练创佳绩 亦师亦友情更浓——记我校体育教练员队伍

02.12.2015  16:38

在科大的校园中,起得最早的群体就是他们——我校9支大学生体育训练队。他们在晨光中开始晨训,又在夜幕中以晚训结束一天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刻苦勤奋换得科大的光荣与成就。更加辛苦的,是幕后的教练员和组织人员。他们几年如一日,甘为“孺子牛”,为我校体育教育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为学校争夺了诸多荣誉。

李斌,国家篮球一级裁判员。2007年参加国家篮管中心组织的高级教练员培训班,取得国家篮球高级教练员证书。2006年7月,李斌开始担任我校大学生女子篮球队教练员。执教10年,李斌老师对“黑科女篮”这支队伍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从主力队员的技战术水平提高,到队员体能、防守、运动量、负荷、强度研究,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辅导、到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使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2010年,我校女篮队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女子组冠军,创我校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当年,李斌老师也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之后,女篮再获CUBA选拔赛季军三次,2014年获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女子组亚军。回首往惜,清晨5点李斌老师就带着他的队员在田径场、力量房、体育馆晨练,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晚训则是从17点开始,到20点结束。10年间,一批批优秀的女大学生从校女篮走出。她们因“黑科女篮”的经历,似乎比同龄人多了那么几分朝气、活力、胆实和勇气,更难得的是毅力、坚持和进取的心。

王寿秋老师是我校大学生男子篮球队的教练员。从2008年带队至今,王老师和他的学生参加了六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黑龙江省选拔赛和黑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多次获得亚军。还参加了黑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在王寿秋老师心中,高校篮球队伍不仅要有高超的竞技水平,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王老师将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力求培养出一支思想作风优良、训练作风泼辣、比赛作风顽强、组织纪律严明、技战术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的篮球队伍。队员都是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起点较低。为了尽快提高,王寿秋老师制定了严格的学习生活和训练制度,并处处以身作则。在王老师的带动下,队员们都能主动克服繁重的学业,甚至有时都饿着肚子坚持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间达到四小时以上。王寿秋老师还注重在训练中培养队员之间相互的合作与鼓励,共同顽强拼搏,为集体争得荣誉。篮球运动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作为集体项目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每年都有毕业的队员,通过篮球特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王寿秋老师说,他感谢所有热爱、支持、参与篮球运动的人们。不但要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伍为学校争得荣誉,更要为学校的课余体育锻炼和校园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013年,井红艳临危受命开始重新组建学校健美操训练队。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在没有一分钱训练经费的情况下,她硬是将训练时间由原本的赛前集训改为每周练五天,一天练两次。为了不耽误平时的日常授课,她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坚持每天早晚带领学生训练。每逢比赛和演出之前,连续一两个月无休息日的集中训练更是家常便饭。井红艳经常对学生们说:“既然担任你们的教练,就要对你们负责。”诺言是简单的,但付出是艰辛的,为了加强训练队管理,她从家里搬到学校暂住,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并针对每一批学生各自的特点,做了大量的工作。“90后的孩子极具个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刚开始没有团队意识,做事没毅力又不能吃苦,动不动就抱怨,我有的放矢的加强与学生经常性的沟通交流,陪她们看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间久了他们也与我无话不谈。”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成绩,井红艳多次走访省内高水平的教练和团队,带领学生多次去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等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向他们借鉴好的经验和训练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除了做好训练计划,每天晚上都要对当天的训练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及时改进。“天道酬勤,我相信这句朴实的话。”通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在“黑龙江省第五届大中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中我校健美操队就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以及多个单项一等奖;井红艳也荣获2013年省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优秀教练员称号。井红艳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校健美操训练队的教练员,已经成为了她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成长经历中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她的成长就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大赛磨练,从一只“丑小鸭”慢慢地蜕变长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感谢这一平台给予我的帮助,在这里,我收获了对‘坚持’的感悟,更实现了心中对‘大体育’梦想的执着追求。

热情、开朗,对工作充满热爱。”这是刘聪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工作至今刘聪始终担任学校体育舞蹈队的教练员,工作中她是学生眼中严厉的老师,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生活中她是学生们可以诉说心事的知己,是女儿眼中不太称职的妈妈。因为家庭原因,她常常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去舞蹈室训练。每逢比赛表演期间,训练队早训午训晚训几乎占用了她所有的休息时间。“同事总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我只想说我爱我的这份工作,这里有我满腔的热忱与希望!”作为老师,刘聪坚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的理念。教学历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同时收获了不少的荣誉,更可贵的是见证学生们的成长。而这些也成为支撑刘聪不断向上的源源动力。从2004年10月建队以来,在她的带领下,校体育舞蹈队参加8次全省高校的体育舞蹈比赛,成绩斐然, 2005年至2014年,舞蹈队一直保持拉丁团体舞第一名,舞厅集体舞第一名。2014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取得:舞厅团体舞第一名;拉丁团体舞第一名;摩登团体舞第二名;拉丁全能A组第一名、伦巴单项第一,恰恰恰单项第一名;牛仔单项第一名;斗牛单项第二名;桑巴单项第二名等多个奖项。刘聪个人也在201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最佳明星教练员”。

2002年7月,从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陈鑫朋来到我校体育部工作。陈鑫朋老师教授过田径、排球和武术等课程。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担任田径短跨项目的教练员。从2010年9月开始,全面负责体育部竞赛训练办公室的工作。13年过去了,陈鑫朋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成长为一各经验丰富的教练员,直到现在全面负责我校9支大学生体育代表队的日常管理,每年协调6至8项省级大学生体育竞赛参赛和8至10项全校常规学生体育竞赛。每年学校的田径运动会期间,也是体育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加班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情。体力、精力和时间上的付出都是相当大的。但当看到运动会如期顺利的进行,看到学生和教职工享受体育的快乐,所有的苦和累就都值得了。作为竞赛训练办公室负责人,陈鑫朋常常感觉到多方压力。参赛名额的多少、预算的多少等等,都会成为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诱发因素,但是每次他都能很好的避免和减小这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正是像陈老师一样精益求精、勤劳肯干的教练员们,撑起了学校课余训练竞赛工作的一片蓝天。

从2010年开始,郭凡清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承担起我校大学生竞赛的组织工作。例数校园赛事,郭凡清老师如数家珍:“火神杯”篮球赛、“聚力杯”排球赛、“青春杯”网球赛、运动会、“鹿鼎杯”足球赛、“极速杯”羽毛球赛、轮滑比赛、健身比赛、“鱼跃杯”游泳比赛、“决胜杯”乒乓球比赛。2015年,郭凡清老师已经参与组织了上述10项校园赛事。每一场比赛,郭凡清老师都想给观众一个竞技与美的震撼,给学生一个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的平台。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背后复杂而忙碌的工作。每年开学初,郭凡清老师就要根据天气情况,还要按照省级以上比赛的要求,制定我校的大学生竞赛计划,然后通知到全校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每一场比赛都要制定通知和规程、准备比赛器材和场地、组织全校学生报名、制定秩序册、组织16个学院的体育代表开领队会、组织开幕式、制作条幅、采集比赛精彩照片、宣传报道、收集比赛实证材料、核算及上报裁判工作量。为了与上课时间交错开,比赛大多安排在休息时间。足、篮、排三大项比赛,要持续近一个月。郭凡清老师的周末几乎都是在各类比赛中度过的。郭凡清老师也想多陪陪年幼的儿子,可她也同样放不下这份额外的工作。虽然教学工作才是郭凡清老师的本职,但她说“组织、协调全校大学生的竞赛,是我最为忙碌却又放弃不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