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评论:中速增长下的澎湃内生动力

18.09.2015  09:21

  经济降速不等于经济全面低迷,也不等于增长潜力下降。经济社会是个复杂的多棱镜,这个棱面折射出黑龙江经济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的问题;那个棱面呈现出黑龙江资源生态好的原发优势、沿边开放的地域比较优势、科技创新驱动的后发优势的亮点;另一个棱面又表现出第三产业勃兴、群众获得感增加、新增注册私营业户快速增加的景象。如何看多棱镜的光和影?那就是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更要看趋势、看全局。以偏概全的认知,必蔽于一曲,暗于大理。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是破解我省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问题的根本措施和持久动力。一切改革、创新、调整都是内生的。抓改革、抓创新、抓调整,就是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中速并不可怕,只要方向正确、质量好,不怕经济增速慢一点。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往往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不够;如今,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就不再按照原来的跑道跑,而是调整曾经“跑偏”的方向,咬紧牙关,清醒判断,理性取舍,加快形成能够自我调节的发展内生动力机制。

  近年来我们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优化我省产业项目的构成与内容,让先进生产力更快地产生、扩张,为我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打下了初步的基础,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分析GDP“期中成绩单”,我们不仅意识到“加法多、其他方法少,亟待补课”的严峻;也看到我省第一、第三产业都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和第二产业除石油、煤炭之外保持了良好成长性的势头。可以说,倘若没有转方式调结构的努力,我省的“各科成绩”就不会显露出成长的潜力。

  我省计划经济沉疴造成的体制机制制约还没有根除。正视矛盾不是畏葸不前,而是拿出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每前进一步,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用“调和鼎鼐”的智慧和手段,释放出改革的整体动能。发展环境不优是我省的老问题,以往外界对此有颇多“吐槽”,但近来对发展环境也有不少“点赞”,其背后就是我省近年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我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敢于较真碰硬,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简政放权,推行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政府要做“有为政府”,市场要做“有效市场”,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互相配合,从“审批管制”到“加强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改革措施转化为发展动力,推进市场主体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路径,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创新是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产点,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外界对我省“人口流失”“人才流失”也多有关注。事实上,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大潮,我省出台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十分明确地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重点解决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活、人才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让有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取得合理回报,允许通过转化多年研发成果,实现“一朝致富”甚至“一夜暴富”。让人才在经济上有酬、政治上有位、社会上有名,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发挥人才“点石成金”的作用。人人都能共享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就能让一切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内生动力的坚实基础。

  新常态下的黑龙江,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舆论界称“老百姓腰包鼓,开始有‘藏富于民’的迹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态势,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把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孤立起来、割裂开来。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有效对冲经济下行的冲力,削减了传导到民生面上的压力。我省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把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通过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也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拉动经济、留住人口红利,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旅游业、养老业等方面调动了市场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既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生产品,又创造条件让居民更好地消费民生产品,在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找到了经济振兴的又一个新动力。

  “走得辛苦是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我们对未来一定要有信心。坚持变中求进,积聚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创业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黑龙江日报评论员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