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科院:我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08.11.2017  10:07

2017年10月27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首席专家、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夏春涛,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刘海涛,空军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寿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学勤等专家、领导参会,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如何看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建设“四个中心”战略目标和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是持久而深入的课题,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持续深入研究。

本次会议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学习探讨:

一、深入研讨“新时代”的概念与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九大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深入理解“新时代”的概念与意义,对认清我国发展新方位、新局面意义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一判断有充分的理论和实际根据。在理论上,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的变化,过程会显出阶段性来;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章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概括为主要矛盾,在认识上是正确的,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抓住这个关键,集中力量加以解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现在仍然处于这个阶段,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握这个主要矛盾“转化”的“分寸”,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全面性的思想去理解,防止片面性。主要矛盾转化是提出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进入新时代是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党确立发展理念的关键。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有助于党和国家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多变性、多层次人民需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时俱进,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继续推进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整体转型升级,才能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还要把握发展公平正义原则,把握协调性和规律性,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从而满足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兴盛战略,体现文化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兴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兴盛,文化是民族兴盛发展的组成力量。中华文化是在我国悠久历史中形成,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精神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因此,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中华文化的兴盛,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兴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防范文化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面临重大挑战和风险,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风险之一。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时代,网络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网络文化催生响应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塑造需要正确理论引导和法律制度规范。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遵守“二为”方向。以健康向上的内容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传播出去,并与其他文化互动互助。同时,意识形态斗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向推出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源头上防范意识形态风险,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兴盛。

第三,抓住文化内核,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增强社会凝聚力,更加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统一指导思想与共同理想信念,是强大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内核,不仅决定文化发展价值取向,而且通过文化发展为全社会所接受,从而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国家和民族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适应核心价值观。

三、高瞻远瞩,站在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高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有扎实的实践成就支撑,方能得到全党拥护、人民认可。时代是思想之父,实践是理论之源。能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有丰富的实践成就做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丰富而坚实的实践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这五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取得很多成就。这五年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根本性的。

第二,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方能继往开来、永续活力。中国共产党强调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取得理论成果,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第三,站在人类发展史的新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研讨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即“马克思主义过程论”。马克思主义过程论对解放思想、坚持原则都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历史总是永远不断地螺旋上升,新时代持续时间可能很长,基本方略将在很长时间内发挥作用,未来还会提出新的课题,后人也必定会以他们的眼界审视现在这个时代,然后在这个时代基础上继承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北京社科院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