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助龙腾——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纪实

10.07.2014  11:01

 

 

      戮力同心担重任,呕心沥血助龙腾。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厅长高志杰、党组书记徐飞鹏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战略部署,胸怀发展大局,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力挺“两大平原”土地制度改革

                2013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这是国务院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深化改革同步推进“新四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作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六项任务之一,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长陆昊在听取省国土资源厅工作汇报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特别是两大平原改革当中的土地制度探索”。省委副书记陈润儿专门听取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土地管理和利用情况汇报,并就探索跨省占补平衡、扩大增减挂钩范围等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副省长于莎燕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听取汇报,亲自研究部署,并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省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全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的大局需求,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2014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包括9个方面,共17条政策。

这些政策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土地资源保护,提升用地保障能力,支持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国土部的《意见》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宪魁亲自听取汇报,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在两大平原综合改革试验中,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争取政策、运用好政策成功的典例,建议向市县领导很好解读,吃透用好。”省长陆昊批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土地问题十分重要,也比较复杂。省国土资源厅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得到国土部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当前要用好这些政策,为支持配套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做出新贡献!”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副省长于莎燕也就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要求。

目前,全省“两大平原”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座谈会后,省国土资源厅正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紧做好各项推进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贯彻落实。

                                                                                                                                                        节约集约用地  转变利用方式

      节约集约用地是国家实施节约优先战略、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有效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切实之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强地政管理,省国土资源厅自2013年7月起,部署开展了“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调查摸底专项行动”,集中利用5个月时间,对全省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清底式调查。

本着边清查、边规范、边推进的原则,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批而未用土地处置工作的通知》,对批而未用土地处置工作明确了八条意见,为盘活处置批而未用土地提供了政策依据。“专项行动”中,共盘活处置批而未用土地6912公顷,全省平均供地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行动之初确定的盘活处置30%、6000公顷批而未用土地的任务目标。

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要求,省国土资源厅从“专项行动”清理出的批而未用土地中,选出102宗约570公顷区位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土地,在省政府举办的“全省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招商推介。目前,已有13宗57公顷土地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实现土地出让价款9.05亿元。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按照陆昊省长提出的“规范出红利”的要求,着力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建立制度框架,规范权力运行。目前,正研究起草《关于切实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意见》,对进一步严格开发区用地管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监管措施、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供应和使用标准体系等做出规定。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控制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调节作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规划区、十大重点产业和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机动调配,切实保证用地供给向重点规划、重点园区、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倾斜支持。充分利用“专项行动”调查成果,组织力量认真总结全省各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好经验和节地模式,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树立典型: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有效保护耕地的典型;在城市旧城(区)改造和开发区建设中,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典型;在企业用地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使用标准控制和单位用地面积生产效益评价突出的典型;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用地集约、规模集聚的典型。把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贯穿于用地审批和土地管理工作每个环节,规范程序,严格要求,发现与国家、省有关限制和禁止用地政策或土地使用标准要求不相符合的,予以纠正,否则不予批地、供地。

      ——完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体系。一是研究制定和完善城乡土地使用标准,包括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部分用途的国有土地使用标准和分类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标准,确立覆盖全省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土地使用标准评估机制。探索实行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专家评估制度,对尚未规定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超过土地使用标准申请用地的建设项目以及申请用地面积较大需要评估论证的建设项目,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评估,并依据专家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一是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二是优化节约集约用地奖惩机制。对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好、耕地保护目标完成好、违法用地情况少的地区,优先安排土地整治、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勘查工程项目,优先保障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分配。对工作完成不好地区的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员追究相关责任。三是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加强省、市、乡、村四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建设,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闲置浪费土地等违法用地的查处问责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用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行为。四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土地资源国情、省情和国家、省有关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权益”是全社会共同之重大责任,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和依法合规用地的共识。

                                                                                                                                                      重点项目用地  得到有效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五大规划” 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把服务和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作为重点,主动作为,强化服务,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工作。

                2013年,全省年度用地计划达到12587公顷,创造历史新高。审批土地11021公顷,供应土地17522公顷,同比增长18.3%。土地出让收入471.5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全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审批521个,面积达到9640公顷。通过采取得力措施,解决了阿城奥特莱斯、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华南城等一批超大型项目用地难题。

今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把保“十大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突出任务来抓。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障“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十项重点民生工作”及水利、铁路、城镇三大基础建设。

        对15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计划单列,单独组卷报批,应保尽保;对哈尔滨华南城、齐齐哈尔国奥等大项目,全程实行跟踪服务,重点保障;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给予重点保障,促进优质项目向园区集中,吸引战略投资者向优势产业集中,引导重点产业向城镇集中。

通过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围绕全省“十项重点民生工作”34件实事,对用地全力保障,支持农村交通网络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地过程中注重挖掘存量,明确要求各市、县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并与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未利用地开发试点等政策,破解部分市县重点项目缺少用地指标的难题,更加积极有力地保障发展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是土地资源大省,耕地总量2.39亿亩,位居全国第一位;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1倍。作为全国耕地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把严格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省国土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坚守耕地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工作,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落实责任、严明措施。积极探索完善“大耕保”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的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体系、成果体系和奖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统领、多方参与、整体联动的从静态到动态的管理局面。打破了传统的保护格局和管理模式,使耕地保护的政府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

      ——规划调控、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地、用地,统筹安排和整合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资源开采、建设需求等各业用地,把好耕地保护总闸门。全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管理,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到地块、标注到图斑、登记到台账、监管到网络、责任到农户,实施动态监管。加大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违法违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创新机制、服务发展。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实行疏堵结合,多渠道节地挖潜,深入研究解决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减轻建设占用耕地压力。一是变废为宝,向废弃地“”资源。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规划利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一带重度盐碱地、废弃地、滩涂等未利用地,辟建“哈大齐工业走廊”,有效缓解了耕地占用压力。二是立足挖潜,盘活存量“”资源。通过开展棚户区、城中村用地改造,推行工矿企业“退城进郊”、“退二进三”政策,实施迁村并点、撤队进场等措施,努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规范管理,限定标准“”资源。坚持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严格实行用地定额和投资强度双向控制,土地资源聚集利用效应得到充分展现,土地使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开展土地整治  利国兴省惠民

      省国土资源厅积极探索创耕地保护新模式,实行“以建设促保护、在保护中建设”,重点把土地整治作为耕地提质增量的建设性措施,实施规模化、综合性整治。

      ——坚持科学布局,实施土地整治规模化建设。省国土资源厅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农垦等地区实施土地整理规模化工程,提升了工程设计标准和实施质量,进一步促进了大机械和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初步形成了三江平原东部“两江一湖”地区和西部松嫩平原三大流域土地整治“双翼齐飞”的新格局。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高标准样板工程。结合建设标准化农田,累计投资4亿元,在海伦、虎林等6个市(县)和垦区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8883万元,在依安县丰林村和庆安县曙光村启动实施了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通过撤并空心村屯、建设中心村镇以及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可新增耕地6808亩,改造中低产田77673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结合国家级重大工程的实施,投资2.5亿元建设了以八五九农场为样板的3个核心区项目,不仅实现了建设质量高标准,同时还应用土地整治集成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打造了全国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样板。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责权明晰工作机制。省国土资源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权交给地方政府,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分工和具体责任,初步形成了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与建设管理“两权分离”的新的管理体制。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政府规章形式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坚持规范管理,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体系。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借鉴外省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资金分配和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使项目实施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实施。通过各项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规避了风险,确保了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截至2013年,全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717个,累计投入资金181.76亿元,建设规模2165.98万亩,新增耕地144.54万亩,增地率位居全国之首,连续多年实现了耕地占补超平衡,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做出了积极贡献;打造高标准农田800多万亩,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明显提升,经测算年可增产粮食17.3亿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地整治项目遍及72个市、县及农垦、森工地区,惠及项目区群众近百万人,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了项目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