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商转型带来消费利好

15.08.2015  10:3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再次双双下降,其中乘用车产销月度同比自2008年12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双双下降;整个上半年汽车产销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近7个百分点。而来自哈尔滨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共有77449辆车缴纳车购税,比去年同期的61341辆增长了26.3%。

  逆势上扬 “”声一片换销量

  3日,第18届哈尔滨国际车展在会展中心开幕,12个展区汇聚了851台国内外最新车型,除少数几款热销车型没推出促销活动外,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折促销活动,成为本届车展上的最大亮点。市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黄冬生介绍说,今年车企新一轮的降价潮其实从4月份就已开始。4月5日,上海大众官方宣布对多个车型降价促销。此后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多家车企陆续跟进,降价潮很快席卷几乎所有一线合资品牌。

  随着车企掀起的这波降价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那些曾经需加价、加配甚至缺货的“牛车”,也开始“平易近人”起来。在车展上,上海大众的一名销售顾问告诉记者,现在4S店的途观车不但有现车,还优惠1.7万元、送2000元礼包。一汽大众销售顾问表示,新款捷达优惠1.4万元,还赠送5000元额外礼包。

  在车商们送出“真金白银”的同时,因城市圈扩大、车改、担忧限购、以旧换新等诸多因素同时发力,冰城车市走出一波与全国车市相反的逆势上扬行情。

  “今年上半年,我们车税部门征收汽车数量为77449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6.3%。”车购税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如此飙升的数字,他们也很吃惊。“往年10万元左右的家庭用车占很大比重,可今年一季度购买的3万多台车中,15万—25万元的B级车型占到了35%以上,其中SUV系列车型受到市民青睐。

  4S店之惑 “找死”还是“等死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现在不卖车是等死,卖车是找死。”两个月前刚从某4S店销售总监岗位离职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冲业绩,经销商只能竞相压价,他每卖出一台车都要亏300元至500元。而这笔亏损只能指望车企给他的业绩返点和售后服务等盈利点来对冲。对冲后,有的盈亏持平或有赢余,有的亏损。在这种“找死”或“等死”的纠结中,4S店往何处去,成为不少经销商的头疼事。  

  “现在表面看销量增长,但想生存的话,4S店必须提高服务,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黄冬生表示,现在市场越来越难做,部分4S店开始转做专业的售后店。记者日前来到机场路上一家斯柯达品牌4S店,只见偌大的汽车展厅内已空空如也,只有售后修维部门在运营。一名留守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卖车本身赔钱,再加上销售人员开支,赔得更多,所以老板只保留售后维修部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传统的售后维保服务外,车商开始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联手推出诸如“超低首付1.8万元,两年零利率”、“零首付零利率”、“购车赠保险”等一系列汽车金融服务,这也使消费者的购车门槛进一步降低。而4S店以旧换新的二手车置换业务,也为车主们带来“一站式”便捷服务体验。

  “车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国车企产能过剩。”黄冬生说。

  车商转型 带来质优价廉服务

  黄冬生认为,“车市遇‘寒流’,车商主动转型,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

  2014年,由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4S店以‘脱保’为由拒绝履行服务不行了。”哈尔滨怡和汽车修配厂总经理张兴告诉记者,作为二级资质的汽车修配企业,尽管在同样服务质量下该修配厂的保养费用是4S店的六成左右,但仍很少有新车来保养,车主们主要是怕4S店以“脱保”为由拒绝为车辆提供出险理赔等维修服务。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相信车主会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服务。

  “现在汽车销售顾问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都在加大。”曾在大牌4S店工作了18年的戴先生介绍说,作为哈市最早一批高档车销售从业者,在经历当年“大牌”的光环渐渐褪色后,同行们或已转行,或投身二手车经销等其他方向。